最近,甚感文化知识的溃乏,象我这种文化积累严重不足,又不得不以一种伪文化人形态出现的人,如果不随时四多(多听多看多想多问)仅存的那么一点"口粮"一旦被挖光,就只有延街乞讨了.
还好有一片乐土,省图书馆,在阅览室里我读到一篇文章"遭遇乞丐"很容易就联想到自己如履薄冰的处境,应朋友之邀离开省图,途中境遇乞丐数名,简述如下:
观察路线:
省体育场对面国力仁和门前至小寨天桥段,全程约500米,路东行走.关于乞丐所见如下:
1、国力仁和门外,一女,60岁左右,蓝色头巾,面色土灰,持一搪瓷杯。
“可怜可怜!”
“我还想问你要呢,你比我都有钱!”
“可怜可怜!”
此人闪躲,乞丐无耐,搜寻下一目标,猛一回头,与我四目相望,有些窘然,毫无向我乞求之意,我没趣的迅速离开现场。
2、音乐学院天桥下,人行道上,横卧着,七八十岁模样,胡须银白,表情堪怜,面前一搪瓷碗,我刻意瞅了一眼,一个大洋也没有,呜呼哀哉,“人性”在哪里,于是在口袋里狠找,最小面额1。0元RMB,再找仍未发现目标,灰溜溜的加入“无人性”的行列。
3、向前约50米,一男,50岁上下,跪地,想必是做过不少亏心事,需向众人惮悔,头带大头棉帽,喜形于色,手捧半块煮玉米,是那种白粒的,看起来很嫩很甜,无趣的吃着,可怜我数月不知玉米味,再看他的宝贝里分文没有,心里尚平衡。
4、再向前五十米,残疾人,无左脚,坐在人行道边台檐上,只因身旁车辆防碍我正常“工作”已走过了,心有不甘,调头到他身边,这碗里咋啥也没有呢,愤愤,善心大发,一元“大钞”入碗,乞丐向我点头致意,我深感欣慰。
径直向前约200多米,却未见一乞丐,包括人流攒动的好又多门前,想必乞丐去购物了。。。。。。
5、到了小寨天桥下,终于见到了我“可爱”的乞丐朋友。女,60岁上下,倦缩低头有可能正在梦中发财,聚宝盆里四枚硬币,分别是一元,一角,和两个五分,现在五分的钱币市面少见啊。
6、思索着,上了天桥,天桥上有一女,与桥下那位神似,想必是姐妹吧,此人好象也略有收获。
7、天桥上还有一男,40岁左右,目光诡异,一根木棍压着一个本儿,地上用粉笔写的自己的苦难史,自称残疾,想必那本儿是残疾症吧,身旁放着一塑料编织袋,手持聚宝盆往袋里倒东西,应该是发财了。
以上是我昨天下午途中观察所获。并做简单分析如下:
1、成本:资金投入不大,只需一身烂衫,一个破碗,人力投入比较高,需数小时连续作业。
2、入职资格:脸皮厚,有苦难史,生理残缺与心理残缺二者兼有最佳。
3、概况:据初步观察天桥上生意较好做,“行业规范”不健全。
这些年“丐帮”的发展有一定突破。从讨饭到讨钱,从上门乞讨到上街抱腿。本以为乞丐都是破破烂烂,可怜兮兮,靠常人的同情心来奔小康。然而前些日子一次所见却非如此。
一个20出头模样的小伙,着装整洁,白净帅气,发型时尚,喷过ZHE喱一根根发丝精神抖擞的竖着,戴着一幅时尚的墨镜。面前摆放的宽檐帽子里装满了零零整整的钞票,好让人眼馋,旁边还放了一块纸牌子,上面写到“您看着给!”我突然好羡慕他,羡慕他的洒脱,欣赏他的个性。之后再未见过此人。我曾想过,如果哪天自己无聊,可以象他那样,就当体验一下生活,体验一下人性,可至今仍没有这个勇气。
人活着是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许乞丐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就是乞讨。
我的价值取向在哪里,相信有一天一定会一片光明,年轻充满激情是我的资本,是金子总会发光,现在不是已经发着淡淡的光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