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加勒比的游轮上看到很多欧美七八十岁的老人随船游玩,日本的不少老人坐着轮椅也出来旅游,更有不少老人自己开着车出来到处转,那些75岁以上的老人的车牌上有专门的标记注明,让大家适当照顾。我曾经在美国的巴尔的摩认识一位82岁的美国老太太,整天带着70多岁的男朋友一起出去购物转悠。这似乎与我们中国老人的传统观念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我的老家有种说法:老人是60不留宿、70不留食、到80就该大门不出小门不迈了,而更有一种说法把年迈的老人出门称为“收脚迹”,意思是出去这一趟就差不多回来寿终正寝了。我能理解,这些老话与观念大致也是农业社会形成的,那个时候的老人生活条件差,40-50岁的人就像现在60-70岁的人,而60-70岁的人已经虚弱得不行了,但是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很多老人家就是60-70岁了,还精神着呢,也多少有两个钱了,老在家里呆着其实也非常无聊的。依我看,让现在的老人还按照旧法呆在家里,一是比较寂寞孤独,尤其是现在的城市缺邻里关系,农村年轻人去打工了,社会交往越来越少;二是出外少,眼界窄,与下一代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共同语言更少,很容易去争执;三是老人家自己将被迫把自己的娱乐文化消费资源转移给下一代,而他们这一代本来一生辛劳就少享受,到这把年纪依然还要为下一代客观上剥削。
所以我主张现在应该是让中国老人动动的时候,尤其是有点条件的家庭应该多鼓励老人旅游,也多带老人一起旅游。我们条件稍微弱一点的年轻一代不只老想着自己做房奴、车奴,并且为实现自己的那点不动产理想把自己变成不动人之外,还继续剥削父母,让父母也成为不动人。人在动静中扩大见识,增长才干,机会总有的是,强如整天一家人宅着做那点昏天黑地的盘算。当然,我们的政府常常说启动消费,我觉得不应该是一般的刺激大家浪费性的消费,比如在鼓励老人出游这点上,就有不少事情可以做——很多旅游景点与城市还需要发展很多对于老人出行的服务措施,很多建筑与交通道上应该设置对于老人行动方便的辅助设备,老人旅游在景点的普惠措施与交通通行上的照顾政策要落实,如果一定要发放一点旅游消费券,我倒是觉得应该发给60岁以上的老人家的。中国的老人喜欢帮助下一代带孩子,也有很多人知道隔代教育有很多的问题,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老人的见识问题,旅行恰是老人开阔见识的一招,于公于私都很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