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作息的缘故,大概是“落日故人情”中的淡淡亲切,也源于如今喜欢在傍晚时分沿江边跑步,我喜欢上了落日。而对比一个作家,则他的理由要厚实得多:……随你哪儿都行,哪怕只是骑自行车西行在长安街上。当然最好在一片荒芜,在河边而对岸有开阔地,我能够凝神望着一轮不减其辉煌的落日不知不觉间沉落下去……
不过如今能在他期许的地点——沿江大道上,看落日、品读落日情怀,我已经是很惬意的了。也许是因为落日是属于个人的,我总喜欢一个人静靠在石栏上,让落日余晖停留在瞳仁里,然后悄悄地熄灭。此刻我记起某位作家在他随笔中提到的一幅画面:黄昏时分,一位老人总在河边静坐着。原来他双目失明,但每天是来这是送落日的。
于是我想到落日已不单单属于自己。“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那个时候,总能看到相濡以沫的老人家们相互搀扶着走过一段石板路,脸上写满经历岁月后的平静、恬然;总能看到他们坐在大道设置的长石椅上促膝长谈,一样时新的语言还有我们不曾听闻的古老故事;看着他们让风筝闲庭信步般在空中高飞徜徉,看着他们与喜爱的宠物嬉戏追逐一块怡然自得,你能质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活力,也许这就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谈到的“别人无法剥夺的财富”;然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一家四代同堂,小孙子或是小孙女娇嫩的小手一头牵起爷爷(外公)一头牵起奶奶(外婆)迈着轻快的小步走在那片余晖里。偶尔他们明亮的双眸也会注意到远方山林树梢上方红扑扑的家伙,翘起指头“看,奶奶,落日!”。
我想这才真的符合《风景谈》中阐释的内涵,它绝不是为了一种象征,联系到什么意念。是落日的那种光,那种色彩和围绕落日的一切造成的气氛,一种情调,让人感到温暖和宁静,感到依恋。那时在河边走着,可以看到江水自西向东流淌着,河面泛着余晖与高层建筑的倒影,粼粼的波光透出一种和谐的折射,而远处的船只在波光与傍晚的水雾间悠悠经过。此刻,你的手脚、思维和情绪已不再属于自己,而是跟着这样一幅图画流动着……
我想在每个人心中总会有那么几幅关于落日的记忆,壮丽非凡的或是平常亲切的、温暖等等。即使没有见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总见过“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吧。小时候放了学还不肯回家,在操场上玩着皮球,直到把夕阳踢到地平线下,这不是任谁都有过的经历吗?我有的,想必你也会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