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不止是一种感觉
快到清明节了。以前在《中国青年报》上读到过这样一篇十三岁女孩写的文字:《您在天堂后悔吗?》。当时的感觉是有着强烈震撼的,在震撼之余,引发的则是无言的心痛。生命的终结有着枚不胜举的方式,而孩子的父亲以这种方式离去并能够得到爱女的怀念,既是人之常情,但也凭添了无尽的哀伤和警世的意味!
为了便于使大家感受这篇文字的催人泪下,在这里我将全文借用如下——
《您在天堂里后悔吗》(佚名)
“亲爱的爸爸:
清明的细雨淋湿了妈妈的眼睛,我知道她一定是偷偷去看过您了,可她依然若无其事强作欢颜。多么想同她一道去您的坟前,培一把黄土,摸一摸墓碑,诉说对您的思念,可是我不能拆穿妈妈的谎言。我必须相信,爸爸调到了重要单位,正在遥远的地方执行公务不能联系亲人!
我已经十三岁了,不再是那个只会赖在您怀里撒娇的小女孩儿。
当我无意中得知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失去了您,痛苦得万箭穿心,但我坚强地承受着,没有向妈妈发问。每一次,当她递来您从“国外”捎给女儿的衣服,我都把眼泪流在心里,像以往一样欢呼着试穿新装,雀跃着给妈妈看。
可是,夜深人静,躺在自己房间里端详您的照片,我一次又一次泪流满面!
爸爸,您知道吗?无论多少人痛恨您腐化变质,唾骂您死有余辜,您都是我的爸爸。您虽然死于一颗正义的子弹,女儿仍然固执地相信:天堂里,依然会接受您忏悔的灵魂。
女儿知道,您一定是后悔了。
多么想像从前一样,在这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季节,一手牵着您,一手牵着妈妈,去公园踏青,去郊外放风筝。那时,我们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家呀,您英气勃勃挺拔伟岸,妈妈文静娴雅美丽超群,而我,天真活泼漂亮可爱。您曾信誓旦旦地保证: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我和妈妈撑起一分无雨的天空,让我们无忧无虑,优越而富足。可是爸爸,是不是就因为这样的念头,您一步步滑向了犯罪的深渊?
曾几何时,您是那么的出色,一天比一天荣耀、风光……
您走了,是妈妈一个人苦心孤诣为我撑起了无雨的晴空,三年中,我一直期盼您早日归来合家团聚,直到不久前浏览旧书摊,读到一本三年前报道您“蜕变”始末的杂志,才知道您与女儿,早已是阴阳永隔不能相见!
爸爸,我已不忍心再责怪您。就算天堂像家里一样舒适温暖,您也一定是像我这样彻夜难眠,一幕幕回想着曾经幸福的往昔。没有女儿的陪伴,您孤独吗?没有妈妈陪伴,您孤独吗?孤独地永别最爱的亲人,您一定是痛彻心扉,追悔莫及。
多么希望有来世啊爸爸,来世,让我还做您的女儿,偎在您怀里听故事,牵着您和妈妈迎接羡慕的眼神,不需要豪华的房子,不需要花不完的金钱,哪怕清贫如洗,但我们会一世厮守,幸福宁静而又温馨!
亲爱的爸爸,我已经学会了坚强地直面人生,但要等妈妈认为我足够坚强的时候,才能和她一道去看望您……”
读完这篇文字,我深信孩子的父亲在昨天的“清明节”后上了天堂——因为,天堂里也许同样有着罪恶;也因为,天堂的主宰会看在一个孩子哀苦的情面上,给他一次忏悔和新生的机会。亲情,难以割舍的血脉之情,不因为在别人眼里和事实上的罪恶而疏远,有时候,某些罪恶会因为后人的善良使人心理上宽恕先人的罪恶,这是不可辩驳的事实,我想苍天也会如此。而我们活着的思维在挥舞执印之手时,却应该联想到生命的可贵和自己的生命不仅仅属于个人躯体的本身,还属于这个团体、社会以及血管里流淌着自己基因的亲人和有着肌肤之亲的爱人。珍惜生命,是一种责任和对生命扩大意义上的负责,是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良知与修为。
我也曾经对着好友调侃:“如果哪天你进了监狱,不管你犯了什么罪,我都会以朋友的身份去看你。但我去看你,一是因为我们过去的友情,二是一种由衷的怜悯。”朋友笑了:“真的有那么一天,如果是因为昔日的友情,你就来;如果是因为怜悯,你就别来,因为那样的话,我会在你的眼神里读出更多的痛苦。”
是啊,法律的制裁无力终结人类的情感,而我们所渴望的则是天长地久、岁岁平安的生活态势。这种境界,对于衣食无忧的、手握实权阶层的人而言,也许只有自敛才可以实现,因为这些人绝大多数有着优秀的过去,以及过去优秀带来的衣食无忧和天伦之乐。
基于对高官自敛的个人理解,我查阅了近两年由于腐败被惩治的省部级高官——与2003年省部级高官落马13名相比,至2004年官方主流媒体公布的“省部级”落马官员数量有所下降,但一些省、市政府部门一把手涉案仍然不少。据新华社报道,据2004年尚未完全统计的公布数据表明: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22913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767人,其中,厅级以上干部109人——骇人听闻,这四个字的份量和含义在这组数据面前得到了空前完美的解释!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他的肩膀能否长期担负起这样的重量,我惶然!
由此,就职务犯罪的主体而言,我们不说它对监督和法律体系有待进一步到位和完善的侮蔑,不说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背叛与亵渎的后果,单从个人利益上来讲,他们是否对得起父母抚养成人的艰辛——因为父母期望的就是儿女的平安幸福;是否对得起妻子一日三餐的劳作——因为妻子期望的并非是他们的丈夫以生命的代价进行赌博;是否对得起自己的儿女那一双殷殷的眼睛——因为儿女期望的是有一个完整和可以撒娇放松的家!也许,他们是为着被物质紧裹起来的私心杂念、光宗耀祖的传统理念狼奔豕突般狂野起来的所谓理想?也许真的就是这样。而这种也许,在解析人生这道世界上最难的方程式时,如此演算似乎得不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关于清明,我读过很多的诗词佳作。对于清明的由来我也读过许多。而记忆最深的则是在幼童时给千古的奶奶扫墓后听父亲认真地说过:“孩子,清明节就是寒食节的最后一天。”同时,他给我讲了一段流传较广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饥饿交加的流亡途中,在身无一米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并煮成一碗肉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食过狂呼“美哉美哉,仙物哉!”而当重耳问及介子推时,回曰:“臣不才,无以侍君,惟取父母之恩赐耳。”闻言,重耳流下了羞愧的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晋国的国君,即历史上的晋文公。他犒赏功臣时,由于谄佞当道,却把介子推忘了。由此,介子推毫无怨言的背老母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无果。面对绵山的峭壑峻岭,他只能从三面火烧绵山,想逼出介子推,终无踪。后来搜山时,人们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坐在一棵老柳树下烧死了。晋文公恸哭之余发现树洞里深藏的一封血书,其中两句云:“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这段故事,其中道明了“清明”二字的沉重!清明节,不仅是一个节日、一个节气,不仅是缅怀古人、踏青扫墓,这个日子更多的含义则是民俗清风徐来、政治空明纯净。
古往今来,为宦之途最是“清明”二字难得。有谁能想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样的佳句竟是描述着黑暗的吏场造作,锦句于此不能不说将文华天宝的功力浪费的有点可惜。凛凛的华夏神州,五千年文明史中一页页书写过多少这样的污秽之状?又有多少社会的巨蟊之徒逍遥于众人唾弃的耻辱以外、视野旁骛?历史也许记住了,但书写历史的人却没有记得很全。
“爸爸,我已不忍心再责怪您。就算天堂像家里一样舒适温暖,您也一定是像我这样彻夜难眠,一幕幕回想着曾经幸福的往昔。没有女儿的陪伴,您孤独吗?没有妈妈陪伴,您孤独吗?孤独地永别最爱的亲人,您一定是痛彻心扉,追悔莫及。
多么希望有来世啊爸爸,来世,让我还做您的女儿,偎在您怀里听故事,牵着您和妈妈迎接羡慕的眼神,不需要豪华的房子,不需要花不完的金钱,哪怕清贫如洗,但我们会一世厮守,幸福宁静而又温馨!”
——没有污染的心灵,没有污染的话语!读之千遍还是一种感觉,那就是惟有揪心般的痛楚!天真的孩子也许不完全知道什么是社会罪人这个概念,而对于亡者和由此敲响的警钟,不知道可否震醒那些尚未浮出水面的贪官污吏、擒色缚财之人,估计收效甚微。如此说,是因为一个民族在发展中尚存的、带有普遍性的、尚待挖出烧掉的劣根还在作祟。有人编过一个黑色的幽默《排座次》,拿到在这里佐证我的观点——
“权、钱、酒、色聚在一起,说起排座次一事。权当仁不让的坐在头把交椅上,口中念念有词:‘说一不二我为先,发号施令众人前;谁敢惹我脾气起,大难即可到眼前。’钱听罢把嘴一撇:‘吹牛不怕吹破皮,敢在此处称第一;见我从来陪笑脸,叫你往东不往西。’酒听后忙附和:‘权兄之话确实大,见到在下眼就花;交易场上常败阵,任我宰来任我杀。’色嫣然一笑:‘钱酒二兄话不错,权兄底细我晓知;石榴裙下丢魂破,什么原则不愿则!’嘿嘿,权冷笑道:‘三位实在不知趣,错把陪席当正席;有权尔等蜂拥至,无权谁曾抬眼皮?’”
这段广为传诵的经典之作,虽短却意味深长!一个民族的正气,本身的修为固然重要,但环境也是制约的关键因素之一,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如果每个人能够将道德的塑造作为人生的一件大事来抓,那么文明的社会品味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举升。
记得斯迈尔斯在《品格的力量》一书中这样说过:“正是道德这个火车头牵引着整个世界滚滚向前,而希望就是这个火车头不可缺少的燃料。如果没有希望,那我们的前途只能是地狱。”如此说来,在我们仍须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时刻,我们既需要自我修为锻造的火车头,也需要对社会在心底里永不泯灭的希望!
最后总结两句——在生命的长河里,你只是中游,上游是白发苍苍的父母,下游是需要呵护的孩子。别让生命在中游受到污染,否则下游会因为你灵魂的肮脏看不到生命纯净的希望!
『转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