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禅,现代一位高僧诠释道:禅是对生命完整意蕴的领悟。
自达摩一苇渡江面壁九年,“破了那磨瓦作镜的法儿''”至此,禅的思想便确立于凡世并逐渐传播开来。
禅对我们来说,似乎离我们遥远而又飘渺,似乎唯有在庄严肃穆的寺院里,在宝相慈祥的法师身上,才能见到禅的影子。其实,在我们身上,在我们的言行举止里,都蕴含着至深的禅理,都可见禅的光辉,只是,忽略了禅就在我们自己身上的正是我们自己。
禅对我们来说,在于日常的生活,在于面对的自然事物,在于我们的言行举止。尘世业障,多少也蒙垢了我们的心灵,而保持心中的一方净土,尽可能的拭去镜上尘埃,得以照见世相万千,而使自身少受一点欲念牵拌则当显弥足珍贵了。透过生活中的镜相和所遇所见的凡事种种,去理解和感悟生命的意义。
禅告诉我们,做人要坦率而真诚,此乃为人本色。而在尘世俗事中,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故作姿态,可还是执拗地认为合乎了常为的为人之道,却忽视了自身的率性和率真,又使得人与人交往中不知不觉的增添了隔膜,使他人和自己的本色越来越被掩没起来。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年轻的居士,前去拜访一位高僧。他们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禅师觉得这个居士虽然年轻但十分博学。到了吃饭时间,小和尚看两人谈得投机,便为两人准备了一大一小两碗面。高僧看了一下,将大碗推到居士面前,说道:你吃大碗的吧!
按照常理,居士应该将大碗推到再推到高僧面前,以示恭敬,可是居士一点都没有推让,张口就吃。高僧见他这样,不由皱起眉头,心里想:本以为他慧根不浅,可是居然一点也不懂得礼仪!
居士吃完后,见高僧根本没有动筷子,还看到高僧绷着个脸,就笑着问:师父为何不吃?高僧一言不发。居士笑着说:我确实是饿了,只顾自己狼吞虎咽,忘记师父了。如果我将你推给我的大碗再推到您面前,那不是我的本愿。既然不是我的本愿,我为什么要那样做呢?我要问师父,你推我让的目的是什么?
高僧回答:吃饭。
居士严肃地说:既然目的是吃饭,您吃是吃,我吃也是吃,何必再你推我让!难道您把大碗让给我不是真心的吗?如果不是真心的,那么又为什么这样做呢?
高僧听完居士的话顿有所悟,泪花夺眶而出。
少一点虚假,多一点真意。我们听了太多的让梨的故事,而忽视了自身存在于本身的本色。我们习惯于表象的礼仪,而淡忘了率真的本性。再坦率一些,再真诚一些,使彼此再少一些隔膜,人与人之间会是那么的相处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