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就足可以左右你的一生,你的人生或许从此发生了改变,或好或坏。那种影响的深远性,是你不可预料的。
第一个故事:
小的时候,常听妈妈讲很多的故事,有些对我来说是故事,对妈妈来说,可能就是回忆。因为有些故事是在她小的时候听大人讲的,有些故事完全是她的经历。这些故事中,有一个故事对我来说,已经不是记忆深刻的问题了,而是长在心里了,并且逐渐形成了一种品质。
是妈妈的爷爷讲给她的,妈妈说:“这可是真事啊,我爷爷说这人就是咱们家的亲戚”。说这个亲戚家住在东北的农村,有一次,半夜上厕所回来,农村的所谓厕所就是在屋前的院子的一角自家搭的那么一个供家里人方便的地方。他看到院子里跑着好几个小雏鸡,很奇怪也很兴奋,因为他们家没有养着小鸡。他开始捕捉,很快他就用两只手扣住了一只小鸡,可当他慢慢打开双手再看时,手里已经不是小鸡了,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元宝!这一下他可乐坏了,把金元宝揣进怀里,开始加劲的捕捉小鸡。可是怎么也捉不到了,直到天渐渐亮起,他摔了一跤,这才罢手,随之小鸡们也不知哪去了,突然间就都不见了。回到屋里,边欣赏着金元宝边挽上裤腿看膝盖是不是摔破了,还好只是擦破了点皮,而且也不觉得疼,然后全家就沉浸在从天上掉下来的金元宝的快乐中。可是,没几天,腿上擦伤的那块地方,不知道怎么会开始流浓了,而且上什么药也止不住溃烂,面积也越扩越大,到后来都不能走路。于是,全家开始四处求医治腿。直到把那块金元宝完全花掉了,腿也就基本上好了。妈妈说,那不是他的财。如果他不贪,得到一块就罢手也不至于遭了半天罪什么也没得到!
我不想去考究故事的真实性,只是从那以后,直至现在,我始终坚信,是你的转着圈都会追着你,不是你的,早晚都会溜走。曾经在佛教的哪一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积善之家有余庆,积恶之家有余殃!所以,至今我都能做到不贪并不是因为什么品质高尚,而是怕得到不该得的东西而遭受报应,也算是给儿子积德积福吧。
第二个故事:
我上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姓徐,从外校后调到我们学校的。她上课从来不去扯着嗓子强调纪律,只是平静地站在讲台上不再说话,教室就会立刻安静,从她身上放射出的那种威严非常有震慑力!不过这个故事不是说的她,而是她的一篇文章,是一个让她感到震慑的亲身小经历写下来与我们分享。我不知道多少年后别人是否还记得这个故事,但它却逐渐溶合而成到我的品质中。写的是她有一次到路边的公厕去方便,进里面看到一位穿着破旧而且脏腻的老太太,正在哆嗦地系腰带,其实就是一根布绳,因为是冬天,老太太本身年龄也大了,手自然不好使,而且她穿的是那种裤腰很肥的缅腰地厚棉裤,她怎么也系不好,而且手稍一松,棉裤就往下滑,可能是半天系不上吧,她有点着急了,可是越急越系不上,老师说,当时包括她在内好几个人都看到了老太太在那急,可谁也没有去帮她系上腰带,虽然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对别人来说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没有一个人去这样做。可能是因为老太太真的是太脏了,没有人愿意哪怕是再靠近一点她。
正在这时,进来一位女子,老师当时描述地是,长得漂亮,穿着摩登,上身好象穿地是一件貂皮大衣,当她一眼看到老太太那种情形时,非常自然地走过去,帮老太太把裤子往上提好,并认真地把腰的四周拽平整匀称了,才小心地一点点逐渐勒紧布绳,并问老太太,这样行吗?看到老太太点头,才很麻利地把系在老太太腰间的布绳系好!没等老太太说什么,她就自顾自去了,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当时大家好象都被这一幕弄傻了,可能是女子和老太太的穿着反差太大了,觉得女子的行为好象和她的穿着不太协调吧,反正是过了一会儿,大家才反应过来。
老师只是把故事给我们念完了,而且也没过多讲述她的感想如何如何,文章最后也只是说这件事对她触动很大。这个故事对我也同样触动很大,而且根据老师的描述,我好象看到了那一暮,眼前似乎出现了当时的画面。我一直都想象那个女子一定是一个非常非常漂亮的女人,因为善从心起,面随心生!
--------------------------------------------------------------------------------
第三个故事:
也是上学时,老师讲的他对人生的一个感悟。他在黑板上画了一段上下起伏地曲线,说这是山峰。老师用粉笔点住山峰的顶点说:知道为什么这是顶点吗?很快他又用粉笔点住山峰的最低点,然后说:是因为有最底下的这个点。人生就是这样,到了一定高度的时候就要开始下行,走到谷底就要开始往上走,如果总是最高点走或者总是最低点走,那就成了一条直线也就没有所谓的高低之分了。至今我都用这个故事来平衡自己的心态,很多事都是这样,好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要警觉了,走到谷底时不要灰心,因为否极泰来,你真正走到最低点的时候,也是你开始向高处迈进的开始!
所以我一直喜欢《塞翁失马》,好事未必是好,坏事未必是坏。有一个好的心态,就会有一个好的人生,好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