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雁荡玩水三游大龙秋<br> “欲写龙秋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最先知道雁荡名胜的存在,是在父亲的一张照片上,那是张竖版长方形黑白照片,画面的四分之三处全是黑乎乎的岩壁,中间是一片迷朦的水雾,父亲和几个朋友很不成比例地被“压”在画面的四分之一处,到是清朝诗人江弢叔这句诗,成了整张,照片最醒目的题跋。小时候看这张照片,心里几痴痴地想,一定要去一趟雁荡,否则,岂不就枉来人世了吗?<br> 高中那年,学校组织我们“野营拉练”到雁荡。当我们拖着僵硬的双腿爬上“响岭头”时眼前突然展现出与身后,迥然不同的奇峰峻岭,几十个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惊呼起来——合掌峰、凝碧潭、果盒桥、北斗洞。。。。。。雁荡的百二奇峰开始我们一一展现。地三天下午,我们向大龙秋进发。遗憾的是,那天下午阴云密布,体弱的我们偏又掉队迷了路,三个女学生彼此搀扶着几乎是在云雾里摸索着前进。当年的大龙秋之路是多么高峻而遥远啊,当年的游人又是多么的稀少啊,翻过马鞍岭,仍然“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终于无法抗拒内心的恐惧,掉转身子“落慌而逃”直到看见雁荡中学的大门,三人方才惊魂始定,这时候,天空放晴,才下午三点多一点呢!向晚时,同学门陆续回来了,大家一交谈,原来当我们决定放弃大龙秋时,我们几站在离一帆峰不到20米远的地方。第一次雁荡之行,就这样以我们和大龙秋失之交臂而告结束,大龙秋,成了我一个不眠之思。<br> 大学的第三个暑假里,我陪同学小赵和妹妹玲姬二游雁荡。这次我们乘车直达雁荡,买了一本游览手册。下午赏玩过灵峰日景,晚上我们便“按图索骥”开始了灵峰夜游:在招待所的廊下仰看巨鹰冲天:数着步子走进山林深处,再回过头来看情意绵绵的情侣相拥。。。。。。,我们的指指点点给寂寞的山林增添了一份闹意,可惜当时旅游尚未红火,灵峰的夜游者寥寥无几,以至于我们都不敢走到离招待所稍远一点的“婆婆”、“公公”们跟前。第二天游灵岩寺,路遇一老者,精神矍铄,谈锋甚健,主动为我们作向导,什么听诗叟,群蛙聚会、老僧拜塔、玉蚌含珠等等,妹妹和小赵一路咋舌惊叹自不必说,就连我这个旧地重游者,对灵岩寺的景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当晚夜宿灵岩寺,第三天顺利到达了大龙秋,当我站在8年前云遮雾障的一帆峰下,内心不由得平添了几多感慨。是逢干旱,大龙秋的瀑布看上去还不如中折瀑布水大,不免让人感到有几分遗憾。<br> 今年暑假,和单位的同事们一起漂流了永嘉的楠溪江后,第三次来到了雁荡。车子一到响岭头,就发现雁荡变了,响岭头,成了一个繁华的小镇,随处可见的高档宾馆代替了记忆中简陋的招待所。当晚观夜景,一队队的旅游者比肩接踵,稍不留神,就会跟错了队。第二天一早游大龙秋,山谷内早已“天埑变通途”,马鞍岭下开了个隧道,人来人往都有汽车接送,没有了当年奔大龙秋的辛苦,也失去了一路上与“听诗叟”、“朝天鲤”们神交的机会。但身边多了一位导游小姐,一袭白裙,一双厚底卡通凉鞋,小巧的身材,甜甜柔柔的南方普通话,中学生般请纯的娃娃脸上未着任何脂粉,一如雁荡山水般超凡脱俗。小姐绕着一帆峰做尽了“移步换形”的解说,方才把啧啧称奇的众人领进大龙秋,让大家自由活动30分钟。同事们迅速拿出了相机,忙于拍照留念,我自恃二游雁荡时早已完成此类功课,便不再作此等小儿科壮,信步登上右边的观瀑亭,这里是正面观赏大龙秋瀑布的位置。抬望眼,龙湫瀑布似一幅白练,一头束在高高的悬壁上,一头垂落向千仞以下的深潭,悬壁环拥着它,日光照耀着它,山风劲舞着它,山岚轻托起它,它是那样的不胜羁绊,又是那样的执着于追求,在瀑布的有形与无形之间,我注意到回旋于悬崖间的轰响,那是一篇坚定的生命宣言,叙说着瀑布成千上万年的生生死死。走下观瀑亭,绕潭一周,充分感受“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的壮观景象。欣赏过大龙湫摩崖石刻后,我站到了位于大泷湫左侧的忘归亭前,发现从这里可以清楚地欣赏到泷湫源头之水奔涌而出的全景,有同事带了一架高倍望远镜,尽管翘酸了脖子,但它到底将遥远而模糊的“点”变成了清晰可感的“面”。高倍望远镜了看到的是怎样的一种水呵,它就好象一架巨大的机器,将极地封冻了几个世纪的冰块扎碎后的疯狂地泻下来,那全是流淌的碎冰,是凝固的水呵。想不到临走前有此新发现,心里好一阵欢喜,怪不得此地修了个忘归亭,原来是有它的道理的。<br> 一连三次游雁荡,我应该不虚了此生吧?但要写写泷湫呢,竟然还是“难着笔”,这该死的江弢叔!竟然让他说中了。<br> 所有的遗憾都成为了甜蜜的回忆,曾几何时,大泷湫竟成了我的一个精神故乡。<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