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云:湘女多情,湘子多才,果如是乎?关于湖南地方风俗的记载,可见于<史记>,“其俗剽轻,易发怒”,“好辞,巧说少信”。<春秋>记有,“惟楚有才,惟晋用之”。至今,“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的牌匾仍放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门前。
总观近现代湖南人的脾气,好斗,敢为天下先,不甘为人下,表现为突出的是好讲真话,多办实事。不好的一面就是激进,连女子也是辣的嘛。
湖南人的激进,从自杀上也可见一斑。如屈原,抱救楚之才志,却不被用,反而遭忌,眼见着热爱的祖国毁于一旦,最后自沉汩罗。屈子之爱国精神,就足以激励千秋万代之湖南人。另一人,为陈天华,他以死来唤醒沉醒的国人,少年之志,何其壮也!还有一人,可能人们会说被杀,而我却要说是自杀。他就是谭嗣同。谭本来可以像康有为,梁启超一样逃走,但他没有。他说,诸国变法皆有流血者,中国也需要他来流血。其气概,亦为一世之盛。我也为救国救民之成仁者奋。
他们的自杀,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积极的,目的在于激起同胞们的意志。
湖南人在湖南往往不得志(从更大意义上为楚),也为一大历史奇观,从春秋一直到近代。如所说的惟楚有才,惟晋用之。不用多说。
在文史中,可找到湖湘多情的渊源与流程。如湘妃,孟姜的传说。湖南一地民歌艺术丰富,屈原就大受裨益,以此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传统。到唐刘禹锡时,还在吸取民歌的养料。屈子有“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即公主)兮未敢言”。陈思王植有“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流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柳恽思归客歌,“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张若虚“斜日沈沈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等等。这些诗句写尽了湖南山水之情,极富感染力。读诗即可使人沉迷于此,更奈人情?
湖南为有德之地。最早的史料记载是尧帝时期,相传尧让天下与善卷,但被拒绝,至今还有“长沙沙水水无沙,常德德山山有德”之说。常德的德山即善卷的隐居地,而远古帝王们对湖南是相当重视的。南北二帝中,炎帝就立足于此。舜南巡,有韶山之传说。此后楚地所出的老子,百里奚,文种,伍子胥,李斯都直接与湖湘文化有关联的。这里有远古以来的风化,已深植于民间。我想,在尧时代之前,就已存在了。据考古发现,洞庭曾是整个中华文明的中心,这个文明在黄河文明之前。后被洪水泛滥而冲毁了。近来湖南频发的洪水似可证明水患对湖南的影响。
中华进入国家后,湖南稍稍被边缘化。但这里成了北方大动乱的避风港。故湖南里又有桃花源,武陵源,芙蓉国之誉。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更为大家所熟知。三国时,刘表就收留了很多南来的英雄才子。如王粲有“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的感慨。
明末清初时,风云叱咤的李闯王就在湖南北部石门夹山寺归隐。这样避开了北清南明的兵锋。
古有无湘不成军之说,说明湖南子弟战斗力的锐强。太平天国之时,太平军攻入湖南后,湖南人大批参军,使太平军势力迅速扩张。同时,反太平军的清军中,湖南人的湘军战斗最为顽强,成为维持有清的中兴之师。湖南人分属成两大阵营,竟同籍对打。
到近代,更有人将湖南在中国的地位,比为德国的普鲁士。甚至有“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要想中国灭亡,除非湖南人死尽”之说。不禁使我想起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警语。
辛亥革命发难时,最初的几个指挥人就是湖南人。而且南与湖北约定,若湖南首义,湖北必先响应,湖北首义,湖南必先响应。武昌起事后,湖南人便立即派出了援军,黄兴,蔡锷更是武力革命的佼佼者。
纵观湖南的地理,为中华腹地,南北战略要冲,又有湖广熟,天下足的丰产条件。打个不好的例子,在近代中国军阀割据时期,湖南的军阀垮台最容易,因为这是必争之地。南北军阀混战时,湖南就是拉锯战的主战场。北伐时,湖南是必经之地。正所谓兴于东南,收功西北。这也是远古时流传下来的一条圣言。
湖南地理观点之二,南与广东交界,可接收到海上传播来的西方文明思想,同时处于中国腹地,又保持中华传统文明。湖湘之子弟,既立足中华文明本体,又积极吸收了外来文明。
湖南地理观点之三,名山名水名湖荟萃,如九嶷,南岳,洞庭,三湘四水,等等。真是人杰地灵,夺天地之造化。
湖南气候四季分明,北方在几千年之中,逐渐变冷,中华文明传承由北及南,移入江南,也移入湖南。据专家考证,在唐后期便开始移动了。当然,这是指经济重心。因为,物质水平决定其他因素的改变。湖南人的性格也颇为分明。因为,北方人天气太冷,呆在家里时间多。再南方,天气太热,对交流也有不便。而湖南活动性则要强些。在中国各省区人中,湖南人与四川人最易抱团,其中犹以湖南人为甚。
关于饮食风气,湖南人以读书耕田为本,这是圣贤人所说的事业啊。至于湘菜,也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故而,湖南在全国来看,不善经商。至今为经济落后区。看到春运没有,最紧张的就是四川,湖南,安徽几省了。湖南人考试功名心很重,这是祖辈的训条。今天还可以看到,湖南学子相当用功。高考分数线一直居于前列。
湖南饭桌必有辣椒,否则不能成菜。有语云:贵州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怕不辣。
湖南人重实用,在明清时就叫“经世致用”。即不搞虚华,不搞形式,只讲实在。明末王船山在湖南西部著书立说,‘经世致用”也影响几代湖南人。曾国藩就深悟此理。
以上所说仅是大概,没有贬低兄弟省份的意思。我最忌讳中国内部的窝里斗,不团结了。这里只作学术谈讨,如果大家闹起情绪,则非我本意,而我成湖南人的罪人矣!
若对子虚不满,或可评之,若有缺漏,或可补之。各地皆有优势,不可以一理概之。
你有多少湖南人的风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