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奥运的时候,我有幸去北京看了几场比赛,领教了北京堵车的盛况。那时的北京为了奥运会的召开,实行了单双号限的措施,可是,当我人在北京,乘座的汽车行驶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的时候,还是被堵得不行,从北太平庄打个的到奥运村,足足走了近四十分钟,而且那时还不是高峰期。据北京的朋友说,这已经是难得的通顺了。的确,06年冬天我回北京开会,迎接我的同学开车来接,在四环也只能以时速20公里前行。
看起来史上最为严厉的尾号限行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可是,我们的交管部门却从此乐此不疲,仿佛限制尾出行,已经成为根治交通拥堵的灵丹妙药,此后,北京的交管部门出台了按汽车尾号限制出行的措施,希望凭借此举一劳永逸地解决拥堵问题。
但事与愿违,北京的拥堵现象有增无减。据北京的朋友说,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他们宁愿去挤地铁,也不愿意开车出门。北京的交通拥堵是越来越严重了。
当我们幻想着靠限行来冶疗交通拥堵的伤痛的时候,其实我们在做着饮鸠止渴的买卖。
首先,限行,限制了谁?我的答案是只限制了少数胆小的、无职无权的老百姓
但是老实人有老实人的办法,我买两辆车!一辆单号,一辆双号!你总不能限制我自由选号吧?原来我要买一辆20万的车,现在改买两辆10万的一般的车,用车成本高不了多少,一劳永逸地解决限行问题,还不怕罚款!实在不行,我没钱买两辆车,我去买一辆电动自行车,天天行驶在机动车道上,比那机动车开得还快!
在种种潜规则面前,限行措施显得多么苍白无力,看看北京这几年汽车数量如大蒜价格一样狂增,你就明白为什么迷信限行等于慢性自杀了!
其次,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源不在于马路不够宽,也不在于汽车数量太多,而是源于不文明的驾驶习惯与人们交通规则意识的淡薄。
笔者去过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发现他们并没有像我们那样十分豪爽地动不动来个十车道,他们的大部分街道十分狭窄,往往只有两车道,尽管车辆很多,可是拥堵现象并不比我们的十车道更加严重。且不说西方国家,就拿香港来说吧,单位面积内汽车的数量,恐怕不比内地的任何城市少,而且香港的道路通常只是两到四车道,六车道已经是非常少见。可是香港也的交通状况也远比我们的一些大城市要好得多。无独有偶,深圳的北环大道改造后为十四车道(主道十车道,辅道四车道),可每天上下班高峰期照样拥堵得不行。而深圳水库、沙湾附近有一条双向通行的两车道的小路,由于开车的人们跟本没有机会超车与变道,所以大部分时间驾驶员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前车后,所在很少发生交通事故,也很少出现拥堵现象。
再宽的马路,一旦发现交通事故,发生拥堵是必然现象。法国的汽车拥有数量与中国相当,可它的交通事故率只有我们的七分之一。中国绝大部分的交通事故是轻微的刮擦事故,这些都是由于驾驶员在驾驶在行驶途中不文明驾驶和为了争先恐后随意变道所致。一方面我们迷信着限行带来的“削峰”作用,却忘记了对所有的驾驶员进行文明驾驶的教育。甚至,一个从来没有摸过方向盘的人,仅仅经过短短不足20小时的培训便可以“合格”地上路了,笔者当年学驾驶证,驾校仅培训了十几个小时,便驱赶我去考试,通过之后,我便拿到了“执照”,当越来越多这样的新手驾驶着汽车行驶在公路,我们的交通事故不频繁发生才怪(好在当年俺的夫人早已是合格的司机,陪着我开了一周的车,我才敢单独驾车上路。)
再次,我们在迷信限行的收获的时候,大抵也忘记了对行人进行交通法规的教育。我天天开车在深圳最为繁忙的北环大道是来来往往,可是,每天我都必须万分小心地避让那些违章穿越快速干道的行人,以及躲避那些骑着电动双轮车在大道上悠载游载地前行的人们。尽管深圳出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交通管制制度,可以人们早已经对行人的交通违章熟视无睹了。甚至在路上值勤的交警,对此也置若罔闻——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由于行人交通违章酿成的交通悲剧,又有多少呢?
这样的现象,我们见得太多了
此外,道路设计的不合理、交通标志的是统一、不规范,造成驾驶员在路线选择上的犹豫与错误,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什么时候,我们能拥有设计最为合理、交通标志统一的交通环境呢?
司机的不文明驾驶、行人违章不休,是中国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而这么多年过去,我们并没有看到各大城市的交管部门拿出彻实可行的措施来加以解决。解决交通拥堵是一项系统工种,限行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实行的下策而已,不根除不文明驾驶的陋习、不制止行人违章的欲望、不在改进交通设计上下功夫,中国的交通很难看到不拥堵的一天。如果我们只迷信限行,那么,我们离彻底走进拥堵的死胡同已经为期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