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屋交友网logo 使用QQ登录  使用新浪微博登录 会员名密码记住我  免费注册成立于2001年健康温馨的爱屋交友网
网站导航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大事记 推荐好友 VIP 在线会员 最新注册 免费游泳培训
爱屋首页
个人中心
好友动态
赞排行
会员查询
同城交友
征婚启事
图说爱屋
俱乐部
活动
同城约会
在线聊天
每日签到
幽默笑话
交友论坛
 免费学游泳两次就学会  免费查看会员电话   上传照片可免费获赠VIP会员   我的相关信息  爱屋网址由loveoo.com更新为aiwu99.com,寓意:爱屋交友长长久久
爱屋交友网爱屋社区鹏城聊天
西安名吃背后的六个历史故事

作者:灵儿   查看灵儿全部帖子人气值:1301   回复数:0   字数:3076发表时间:2010/10/22 11:00:29


西安的风味食品可以说是品种繁多、口香各异。每餐一个品种,一个月也不会重样,很多小吃都有着自身的经典故事,品起来那味道的确非同一般,意味悠长。提起西安名吃羊肉泡馍、葫芦头、腊汁肉、臊子面,那是人人称赞,且这众多西安名吃背后的历史故事更是流传至今。





羊肉泡馍——大宋皇帝赵匡胤定位丝绸路上的快餐

传说当年大宋皇帝赵匡胤称帝前受困于长安,终日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一日,他穷困到怀里只剩下一个干馍,饥肠辘辘的他,在路过一家买牛羊肉的小店时,掌柜的见其可怜,遂将他的干馍掰碎后用一勺羊肉汤在火上煮透与之充饥。饿坏了的他狼吞虎咽,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一日出巡长安,同文武大臣专程来到这家小店,让店主再做一碗羊肉泡馍。出了宫的他仍感到其味鲜美无比,于是龙心大悦,当即赏银百两。此事很快传遍长安,羊肉泡从此誉满古都。

吃羊肉泡,品皇上味道,滋味不一般吧。

丝绸之路。漫漫兮,之修远。上路的人,为了节约更多的时间赶路,出发前都带足了饼子,饿时,就地取祡搭灶,现宰牛羊与其中,煎煮之后,泡饼以食,既充饥又抗饿,而且营养能量充足。一路走来,精神倍增且行囊日轻。

羊肉泡,打通了东西交流,谱写了丝路花雨,有意境吧。

一千多年来,羊肉泡馍已在色、香、味、形等各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已成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喜品乐享的绝佳美食。不妨你也泡一碗故事品品。

葫芦头——药王孙思邈调味东北军买单

唐代长安,大医学家孙思邈曾经住在长安城光德坊。他经常拄着一根龙头拐杖,上面悬挂着一个药葫芦,悬壶济世。长安城的许多百姓都认得他和他的药葫芦。

经孙思邈这一调配,玉肠汤不仅祛了腥,除了腻,而且香飘四溢。再加上药王的药葫芦做幌子,生意一下子火了起来。掌柜的为了感激孙思邈,索性把玉肠汤改名为“葫芦头”。“葫芦头”成为西安名吃,的确是有些来头的吧。孙思邈的住宅旁,有一家小小的饭馆。主要经营玉肠汤(以猪肠和猪肚为主料)。可是,生意清淡,孙思邈却是这里的常客。出诊回来,有时候来不及叫家人做饭,就到这便当。掌柜的从来不收他的钱。有一天,孙思邈在这里吃过饭后,掏出了长长的一串铜钱,放在桌子上说:这一次,你说啥也得收下。掌柜的把钱塞到孙思邈怀里说:您老人家给穷人治病时,从来也没收过诊金我不收您的钱,一是为了表表我的一点敬意,二是权当代替穷人。付一些诊金。第二天,孙思邈又来到饭馆,问掌柜的:为什么你的玉肠汤卖的不是太好呢?掌柜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顾客都嫌腥味大,油腻啊!孙思邈走进后厨,询看之后与掌柜的做了一下交流,然后解下药葫芦,向锅里添置了一些中药,并向掌柜的叮嘱了一番,临走时还把药葫芦悬挂在店前。

9•18,日军进犯东北,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迫使张学良将军退到了西安。东北军中许多将士因水土不服,拉肚子,感冒,气喘。一天下午,病号兵关小山,杨大发等人,信步走到西安南院门“春发生”葫芦头泡馍馆。每个人一大碗。说也奇怪,吃完葫芦头顿感精神倍增。回到营地病恙全无。消息一一传开。

张学良将军听说此事后异常高兴,他命令军营里的厨师仿照“葫芦头”做膳,并把“葫芦头”列为“病号饭”。可是军营里做出的“葫芦头”,既不好吃,也不能治病。后来司令部决定,每天发20个“病号饭”牌子,通知葫芦头泡馍馆签单结账。

部队买单,老板乐不可支。从此,“葫芦头”可是出了大名。


水晶饼——百姓送给清官的寿礼

传说宋相寇准为官清廉,办事公正,深得民心。有一年,寇准从京都汴梁回到老家陕西渭南乡下探亲,正逢五十大寿,乡党们送来寿桃、寿面、寿匾表示祝贺,寇准摆寿宴相待。

酒过三巡,忽然手下人捧来个精致的桐木盒子,寇准打开一看,里面装着50个晶莹透亮如同水晶石一般的点心。在点心上面,还放着一张红纸,整整齐齐地写着一首诗:“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与奸,清白不染尘。”落款是渭北老叟。

后来,寇准的家厨也仿照做出了这种点心,寇准据其特点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水晶饼” 。从此,水晶饼便成了一道名点和馈赠佳品。

腊汁肉——一段源远流长感恩戴德的故事

腊汁肉,早在战国时期就很有了名气。《周礼》、《齐民要术》都有记载。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用百年老汤来煨煮。其色泽红润,气味芬芳,肉质软糯,糜而不烂,浓郁醇香,人口即化。素有“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含油”的赞语。而腊汁肉成为一个品牌——“樊记腊汁肉”,却伴随着一段源远流长感恩戴德故事。

相传,唐朝时期,长安城东有位姓樊的官宦人家,为人正直。那年陕南遭受水灾,不少人逃至长安。樊家开仓放粮,救济难民。一天,樊老爷拜朝回府,行至东门外,看见一个衣衫槛楼的小伙跪在一个尸体旁放声痛哭。经打问,才知随母逃难至此,不幸母亲身亡,无法安葬。樊老爷十分同情,命家人帮助安葬了老母,并赠银百两,让其谋生。

后来,樊老爷冒犯了朝廷,被削职为民,满腹怨恨,一病离开了人世。没过几年,家产也变卖一空,樊家生活日趋艰难。这时,家人禀告老夫人,柴房内有一棺木,可变卖度日。不料几个人去抬棺木却抬不动。樊夫人有些诧异,命人打开察看。原来是满满一棺木腊汁肉。香气四溢,色泽鲜嫩。她让家人拿一些上街去卖,一时便卖完了。吃到的赞不绝口,没吃到的感到遗憾。这消息不胫而走,登门买肉的越来越多。樊家就在门口开了门面,生意非常兴隆。眼看棺木中的腊汁肉即将卖完,生活又将没有着落。樊夫人出了个主意:买些鲜肉,用棺木中的肉汁(汤)煮成新的腊汁肉,仍然保持着原味。樊家便长期开起了腊汁肉铺,名气也越来越大。时光流逝,历经沧桑。1925年,樊家后代樊凤祥父子在西安竹笆市街南端挂起“樊记腊汁肉”的牌子,继承祖业相传至今。十年后,小伙经营腊汁肉发了大财。为报樊府之恩,借樊老爷80寿辰之机,用百株花椒树木料,做成棺木。再从10头生猪身上剔下500斤精肉,烹制成上等腊汁肉放进棺内,密封后送进樊府。樊老爷寿辰吉日,客人甚多,对棺木没有在意。由家人抬入后院柴房,一放就是几年。

食,千年留香之腊汁肉;品,感恩戴德之味道。养人有养心啊!


柿子饼—— 饱含百姓拥军情意

李自成率军攻打西安时,路过临潼,粮食不够了。老百姓想援军却也没有更多粮食。刚好当地特产的柿子熟了,就想用它来援军。可熟柿子很软,不好大量携带,且不耐久存。有聪明女子用少量面粉与柿子酱和在一起,加白糖与鸡蛋过油煎成油饼。这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带大军攻打北京。当时正值灾荒之年,临潼百姓就用当地特产的火晶柿子拌面粉烙成柿面饼,让士兵们在路上食用。由于这种饼抗饥耐饿,义军官兵食后,个个精神饱满,没用多长时间就拿下了北京城。

就这样,柿子饼伴随着它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并成为西安的名品。

岐山臊子面——关怀,期望,腾达,分享的美食

臊子面又称嫂子面,古时有一个穷书生,父母早亡,只得跟着哥嫂度日。嫂子聪明伶利,贤惠能干,精于烹调。平时对他极好,常做一种酸汤面给他吃。后来弟弟学有所成,当了大官,衣锦还乡。有日,邀请同僚到家里作客,嫂子以面相待,食后,各个赞不绝口。一传十,十传百,“嫂子面”便有了名气。由于“嫂”、“臊”谐音,天长日久,“嫂子面”变成了“臊子面”,一直延续至今。

时至今日,岐山人办红白喜事、接待亲朋好友,仍有以面向款的习俗。


发贴   回复  [ 看贴是一种修养,回贴是一种美德;看贴回贴是好习惯,更是美德 ]


上一贴:买房要6个风水注意下一贴:能快速消除疲劳的7种零食同城帖子

交友帮助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申请友情链接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