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一个令人为之心动的节日,不是因为我对它情有独衷,而是因为我对团圆盼望已久。年年年头接年尾,对于在外工作的人来说,团圆便变得格外诱人。春节的团聚之后,就开始盼望着中秋的来临。中秋的团圆,早已烙刻在月饼的甜蜜中,早已定格在圆圆的月饼中。
唐代诗人王维曾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作为一个山东人,又是一个在外工作的漂泊之人,对这首诗,我有着内心最深沉的理解。每当想到这首诗,我会在心中无声且深情的吟诵,这是我最孤独的对白,家和父母永远是我最遥远的牵挂。
又到中秋,单位基本属于清水衙门,几斤月饼就是我福利的全部。其实我并不喜欢吃月饼,这些月饼也值不了几个钱,但我也要把他一个不少的带回家,因为母亲特别爱吃月饼,她喜欢在饭后,看着电视吃个月饼。朋友们都在比较哪个单位分了几千元钱,哪个单位发了购物卡,大家的眼羡写在了脸上,更放在了心上。但我却无心这些。
中秋来临,就意味着一年又要结束了,我出门已经半年多了,单位要给员工们发点福利,以示慰问。而我又要给父母买点什么,慰藉一下我远离的父母,他们又在黄土地上挣扎了半年多了,皱纹多了,腰更弯了,白发又多了几根,我不能陪在他们身边,一点实用的东西并不能替我尽孝,父母也并不在乎这些东西。与其说是尽孝,倒不如说是缓解我的愧疚。因为在父母脸上深深的皱纹中我看到了一种叫思念的东西,还有一种叫牵挂的东西在煎熬着爹娘。
吃了早饭,我带着自己所列的清单,开始了采购。没有山珍海味,没有燕窝鱼翅,都是最寻常的,但却是父母喜欢且能接受的东西。母亲最喜欢很早很早以前的那种五仁月饼,薄薄的皮儿,大大的馅,包装简单,手工制作,口味纯正,我找到月饼店,进行现场加工,从原材料到加工过程,我亲自监督,保证母亲会喜欢。父亲喜欢老北京的红星二锅头,绿玻璃瓶的包装,简单的很,但打开瓶盖后散发的浓浓酒香,是父亲的最爱。但在山东想买到这种酒,还真要好好找找,最后在超市的角落里找到了它。两件“重量级”的礼物到手,心中如千斤巨石落地。接下来,我为父母分别挑选了一件衣服,母亲不喜难太花俏,越朴实,越简单越好,否则再好的衣服她也不会穿的,都说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但我也深知母亲的喜好,“知母莫若儿”!
因为要照顾到学生往返的安全问题,所以单位调整了放假时间,周六、周日上班,周一、周二放假,这样就将零碎的假期化零为整了,所以我下午就携妻带女回到了家,父母喜出望外,抱着女儿不放手,一遍遍地说我又瘦了。我赶紧拿出我精心挑选的礼物,说到:“现在时兴发福利,我给您也发福利了”,母亲接过来,满心欢喜。我拉着母亲站在镜子前试衣服,母亲有些羞涩的说:“你买的指定合适,不用试了,放起来吧!”我执意要母亲穿上看看,母亲答应了,穿上才发现其实有些大了,母亲却说正好正好。。。。。。
我知道,这些东西算不了什么,父母真正想要的是儿女的健康和工作上的顺利,这些物质的馈赠只能给自己带来宽慰,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父母因我常年在外所带来的牵挂,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儿女们能够常回家看看,与他们聊聊工作,唠唠家常,精神的满足才是他们最大的需要。而我却不能满足他们这一个最基本的需要。我会尽最大可能的去满足他们物质的丰富,但却难以构建他们精神上的后花园。母亲的思念永远比她表达出来的要多的多,在她的梦中时时出现的是我儿时天天缠着她的情景,而今我已为人父,有着最深刻的体会。
这些东西其实对父母来说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中秋到了,我和妻儿健康的、快乐的站在他们面前,才是他们想要的,这也是我献给父母的最好的福利。不忙的时候,常回家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