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俐安
問:觀念的不認同,是所有衝突的起源,特別是台灣宗教蓬勃發展,佛教信仰容易蒙上一層神秘面紗,認為佛教迷信,也是常見的衝突點,要如何糾正家人對佛教的疑惑﹖另外如果親子有一方真的走偏了,又要如何把他拉回正道?
答:如果信仰是正信的,只要去瞭解、認識,親子之間是不需要去擔心另一方的宗教行為;比較擔心的是對方接觸的不是正信的宗教。
從心理學觀點,一個人為何要抓住那浮在水面上的稻草?最大原因是因為內心脆弱、無力,生活煩惱讓他無法解決,於是趨向外面尋找力量、依靠。如果擔心家人迷信,那你就要主動幫助他補足自信。
另外想要改變家人的宗教信仰,甚至改變生活態度與觀念,就必須知道自己對家人的影響力何在。例如對方聽不聽自己的話?為何要聽?這也反映了親子間的感情是否夠親、夠深?你是否讓對方感受到平常的關心?是否聽進他的意見?充分認同他?
人與人之間很自然地需要關心,深厚的情感,有助於溝通。「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觀念已經不適用於現代,不是任何事孩子聽了都覺得有道理,沒有道理的事就不會聽話。孩子也會思考、衡量,你真的瞭解、關心他,他就會感受到,並且在乎你的看法,如此你的影響力就增加了。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9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