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位私家医生,他的事业如日方中,却毅然放下一切,打算飞到巴黎学画。
「是否受了甚么刺激?」我像许多人一样,问他这个问题。
他笑了笑,道:「如果一生人只做一种职业,不是很可惜吗?」
说的也是。我有一个律师朋友,他儿时第一个志愿是当小贩;去年夏天,他放了两星期大假,在港岛某商场摆档卖棉花糖。他说:「孩子们看着我把砂糖放入旋转机器,卷出一大团棉花糖;那一双双发亮的眼睛,很美。」
「钱储够了吗?」我比较现实,问快要去巴黎的医生。
「省一点,」他回答:「可维持十年开支。」
我点点头。他计划周详,非一时冲动。他又说:「其实每个人都有两个生命。」
「甚么意思?」我问。
「每个人都有两个生命,」他缓缓道:「一个是现实,一个是梦想;人若忽略了其中一个,是天大的浪费。」
作者:
中文姓名: 区乐民
简介: 区乐民,广东省增城县人。六十年代在香港广华医院出生,属难产,先见脚后见头。三岁还未懂说话,家人以为是出世时缺氧闷坏了脑袋,自此不存厚望,只盼望将来能自力更生;直至第一次开口叫爸爸,父亲喜极而泣,母亲劏鸡还神。 小学成绩平平。五年级学晓一个成语,方有改善,那是「将勤补拙」。 中学就读九龙华仁书院,奋发图强,中三考取全班第一名,兴高采烈告诉家人,父亲实时大骂道:「做人要诚实,不许说谎!」十六岁投稿报纸校园版,获得刊登,沾沾自喜,之后数度撰写「更深奥」文章,全被投篮。在香港大学念医时,为免再受挫折,索性自己做医学院学生刊物《启思》的编辑。 毕业后行医数载,不安守本分,开始写专栏,先后为《明报》、《星期天周刊》及《苹果日报》撰稿,又出版多部散文集。零一年推出首部长篇小说《浪花在微笑》,获选「中学生好书龙虎榜」十大好书,连同其中两本作品,连续三届获选十大好书。读者追问何时再写小说,他只说:「遥遥无期。」零三年首次撰写儿童故事,更粉墨登场,有声演绎。区的人生观简单,但求全民快乐,一如其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