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喧扰的人世中,仍听见爱情的声音 ,只是在滚滚的红尘中,看见的爱情成了多彩的颜色
。
我们生活在一个讲究速度的世界,几乎每一件事情都在追求速度,衣、食、住、行、游、购、娱等等等等,连在对待所谓的爱情上,也是如此。这里之所以在爱情前加上"所谓"两个字,是因为我坚信这个世界几乎不会有爱情,如果有这两个字的修饰,我会认为那是对爱情的荼毒,而且,加上这两个字,也表明我对真正爱情的尊重。
关于爱情,有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解释:爱情是男女两性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形成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很显然,爱情必须要符合这样一个定义,但是,即使符合这个定义仍然不能叫爱情。因为这个定义对这种感情持续时间的长短等方面没有一个起码的要求,试问:如果这种最强烈的感情只能保持一秒钟(当然我有点夸张),那么你认为这可以叫爱情吗?就象我文章开头所写的那样,现代人的"爱情"总是来去匆匆--在感情上,人们在感情方面的需求似乎距离动物的本能竟是越来越近。除了时间的要求之外,我觉得爱情还必须给当事人带来强烈的幸福感(这其实也是人们追求爱情的原动力),没有幸福的爱情那还叫什么爱情?!
综上述述,我将爱情定义为男女两性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形成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和自己相伴终生的最强烈、最能给当事人双方带来充分幸福并持续较长时间的感情。这么多"最"字带来这样一个结果:古今中外,有史以来得到过爱情的不过百十人,而且,唯一有据可查并让我确信是爱情的只有一个李清照和赵明诚。
为什么爱情会这样艰难?因为爱情在要求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之外,还要求对人类自身本性的突破!
人类的本性虽然直接导致了爱情的产生(爱情源于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但也同时导致了和爱情基本原则的冲突。这冲突就决定了爱情的稀少和可贵,下面我们不妨来看看是什么冲突:
第一,这个冲突首先表现为人都有不忠于一个性伙伴的本性。出于优化种群的需要,自然界要求人类(其实不仅仅是人类)将最优秀的基因保留下来,无论男女,都期望拥有更强的性伙伴--这一点女性表现得尤其明显,这样子女就可以遗传最佳基因,从而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除此之外,由于自然选择导致的男女生理结构的差异,男人在期望拥有更强的性伙伴的同时期望拥有更多的性伙伴,这样最佳基因才更有机会遗传。我们可以打一个比喻:男人都希望处处留情,女人都希望红杏出墙。可是,爱情偏偏又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本性使人不忠,爱情又要求专一,压抑自己的本性无疑没有真正的幸福,而放纵自己的本性又十足是一个禽兽。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一个顾此失彼和两不讨好的命运。
还好,人是万物之灵,已经发展出突破人类本性的可能(注意,仅仅是可能)。判断一个人基因的优秀已经不仅仅着眼于身体的强壮(动物就是),考量的因素是综合能力的高低,所以,只要做到了综合能力的优秀,基本上就可以做到对性伙伴本性的持续满足,从而实现对性伙伴的持续吸引。我们不妨这样认为,要想找到爱情,必须最大可能地实现自我的最优化,男人必须是自己性伙伴所能接触到的人中最优秀的人之一,女性也必须是自己性伙伴所能接触到的人中最优秀的之一。在遥远的过去,我们还可以寄望于接触圈子的狭窄而矮子中拔高子,那么在目前地球已经变成一个小小村落的情况下,爱情已越发地艰难。
可以肯定,从绝对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最优化是无法实现的,毕竟生命都有特定的周期性。但是,人类判断事物本来就有着一定的情感取向,而且,由于人类已经发展出区别于动物的道德,情感加上道德,可以更好地帮助人实现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相对意义的最优化还是有可能实现。在这里冒天下女人只大不韪为男人们说上一句,相对于爱情,男人也许要做更多的"牺牲",因为做到相对的最优化满足的主要是女性的本性需要,而男性期望更多性伙伴的本性只有束之高阁了。
第二,这个冲突还表现为人都有喜新厌旧的本性。对新鲜事物,任何人都会更有兴趣,没有新鲜感和趣味性,爱情就没有幸福可言,从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当然,我们也不必视喜新厌旧为洪水猛兽,也正是这个喜新厌旧成就了人类的进化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通常情况下,对朝夕相处的男女来说,失去新鲜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那么这是不是说爱情就没有可能呢?绝对不是,机会就在于飞利普广告说的--每一天我们都在进步,进步对爱情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不断保持自己的新鲜感,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另一半喜新厌旧,你不必要求他(她)太过于违背自己的本性而压抑自己--当然,违背本意是难免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方在道德修养上呼应你。
至于趣味性,那么我告诉你,你要实现它必须能同时扮演不同角色的要求。是男人,仅对自己的爱人而言,你必须同时是一个优秀的丈夫、朋友、父亲、兄长、弟弟、儿子、老师、学生、崇拜者、批评者……;是女人,你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妻子、朋友、母亲、姐姐、妹妹、女儿、老师、学生、崇拜者、批评者……。如果你只能扮演有限的几个角色甚至只是一个角色,那么请别指望你拥有爱情。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必须承认,由于人的本性使然,以上两个冲突注定是无法根除的。问题的关键就落到了男女双方的道德修养上。只有男女双方同时具有优秀的道德修养,才可能实现人本性上的突破。至于很多人的婚姻为什么那么"巩固",要么是一种表面现象,要么就是没有机会实现他们"富易交,贵易妻(夫)"的可能而已。
我们可以断言:甘于平凡的人不会有爱情;没有良好物质生活水平的人不会有爱情;没有出色能力的人不会有爱情;没有优秀道德修养的人不会有爱情……。这里,我们不妨来看看李商隐的《无题》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能持续相当时间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爱情最美妙的境界,而要做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则必须"半缘修道半缘君"--一半是对方值得爱上一生,一半是自己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二者缺一不可,这样才会"取次花丛懒回顾"。所以,古今中外,得到过爱情的不过百十人。对绝大部分人而言,唯一能期望的,就是象野百合一样有一个春天。在春天之后,也许有一个夏天,未必有一个秋天,肯定有一个冬天。如果你已经拥有一个春天,那么你也是幸运的,因为很多人连春天都不曾有过。
最后说一句:天下爱情共一石,李清照和赵明诚独得八斗,俺拐子和那个谁有希望分上一粒米,也是三生有幸,至于剩下的嘛,大伙儿看着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