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鲍尔吉·原野《饥饿是所有人的耻辱》
有一次,我在街上见到一位走路无规律晃动之人,侧观其面,煞白有汗。问他怎么了,他唇微动。我将我耳送他唇边,听见两字:“我饿。”
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在大街上饿晃荡了。不行,我左臂一伸,指示他步入“大明包子铺”。这是鄙单位边上一小型餐饮场所。他———后得知其为安徽省颖上县人氏,到沈阳找工作不可得,连回家路费都耗尽———吃了三笼包子、两碗米粥、一碟子盐白菜。我跟你说,人要是饿了,他没功夫感谢你,只感谢包子。吃饱了之后也不感谢,血涌到胃里,大脑昏沉沉的,困了。饿者根本顾不上跟你搭话,因为没长两张嘴。他眼睛同样炯炯看着远处。远处———两米外的墙壁贴一张“八荣八耻”公约。吃饱了,这个60多岁之农民,面红润,眼神柔和有光。
结账,他走了。包子铺老板与我熟,说:“大哥,你让人骗了。”我惊讶,他都饿成这样了,骗我什么?我见过很多骗子,没见过装饿而且吃那么多包子的骗子。骗子者,利用别人占便宜的心理谋取对方钱财,我在他饿中占到了哪一样便宜?没有嘛。
我不止一次看到,下层人士对更下他一层的人的凶狠。甲不如乙,乙断然不送甲哪管是一口水喝。而下层人士把自己稀少的钱财送给什么人呢?送给不缺吃不缺喝之上等人,用彩票、抽奖、行贿、股市和有线电视收视费等方式。
依上述事而言之,我花费十来块钱,如同给缺了螺丝的一扇门按了个螺丝,门接着门,这钱比我自己消费更有价值,更具美感,就像你朝远方扔一粒小石子,小石子在空中飞,穿越树林、草地和水塘,恰恰落进一个牛眼睛大的小洞里,多惬意。是谁受骗了?没人受骗。吃饱包子之颖上县人士面红润后,又笑纳我所赠路费两百多元,这也不是骗我。他除了说回家之外并没承诺我别的事体,没说在月亮上送我一块地,没任命我担任民政厅长,没保送我成为党校在职研究生与硕士同等学力。假如他不拿此钱买车票,其用途也无非住店、买包子、买面条,买瓶装水,均为钱之正用而非邪用。难道他能用我的钱去嫖娼吗?我都舍不得他能舍得吗?他干什么,我不管了。
我并不想借此实施自我表扬。慈善家长期地、大量地、默默地帮助别人,最显著的特征是他们不说出自己的事迹与姓名。而我作为一个经常得到别人帮助偶而小助他人的人,想发表如下三个小感想:
一、兜里揣20元钱的人不要瞧不起揣19元钱的人,在国家统计局看来,他们属于同一阶层的人,杏熬南瓜一色货。穷而恶比富而恶还吓人。
二、对贫困人士不须提高全身的警惕,他们骗不了你。能给两铜子儿就给,不给拉倒,勿庸切齿怒目。人警惕的应该是自己的贪心,是衣着考究又善于在言说中宏大叙事之人,是大的利益集团的人。气宇轩昂的人物才骗得了不如他们的弱者,弱者骗不了强者。弱者骗只骗几顿饭,开不成上市公司,骗不来一块地或一个桥梁工程。
三、如果静下心来体察周遭并放些零钱在兜里,就可以帮得上别人一点忙。其实是钱在帮忙,人只做点协调工作。有钱并会用钱,也算高等生物特色之一。我不管在儿时、青年乃至现今,一直知道饿是怎么一回事儿,它是耻辱之中最大的耻辱。或者说,饥饿者的存在,是时代的伤疤。
一个时代不管盖了多少高楼大厦,不管有多少人买了珠宝首饰,当还有一个人饿的时候,人们应该停下自己的事务,帮他在十分钟内填饱肚子,让手里的钱产生应有的道德感。
---------------------------------------------------------------------------
摩罗对原文的读后感
从《读者》杂志原创版上读到鲍尔吉·原野文章《饥饿是所有人的耻辱》,文章对弱者充满同情。读过他很多散文,喜欢者不少,读到这一篇终于肃然起敬。
文章说:“对贫困人士不须提高全身的警惕,他们骗不了你。能给两铜子儿就给,不给拉倒,勿庸切齿怒目。人警惕的应该是自己的贪心,是衣着考究又善于在言说中宏大叙事之人,是大的利益集团的人。气宇轩昂的人物才骗得了不如他们的弱者,弱者骗不了强者。弱者骗只骗几顿饭,开不成上市公司,骗不来一块地或一个桥梁工程。”这种清醒的声音极为难得。
许多人总是爱说那些乞丐是骗子,可是不能因为有几个骗子就对所有真正的乞丐横眉或者冷脸。即使是那些“乞讨的骗子”,其可恶的程度也远不如那些冠冕堂皇的掠夺者,大可不必为了提防他们而麻木自己的恻隐之心。
文章结尾说:“一个时代不管盖了多少高楼大厦,不管有多少人买了珠宝首饰,当还有一个人饿的时候,人们应该停下自己的事务,帮他在十分钟内填饱肚子,让手里的钱产生应有的道德感。”这是良知的声音,这样的声音高居于时代之上。
文中所描述的一些故事,表现了作者本人的善良,给人以启示和感召。一个作家就应该这样展示自己的善良,和良知。这是他对世界的主要贡献。
==============================================
而我——
感谢着自己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