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主题”,是由俄国的三弦吉他一一三角琴(Balalaika)演奏的。这是这种俄罗斯民族乐器在世界电影中最突出的一次运用。不但其音色在全片音乐里贯穿始终,而且乐器本身也在镜头里前后出现了六次。
幼年的日瓦格行走在为母亲送葬的行列中,这时最具有大卫·里恩特征的构图冲击着观众的视野:以壮丽的雪山为背景,在辽阔的原野上,随着远远传来的忧戚、悲悯的歌声,一支送葬的队伍正缓缓走向墓地。构图让你突出感受到自然界的伟大和人在其中的渺小。母亲入殓的情是撞击着孩子幼小的心灵。敏感聪慧的男孩抬起头来,仰望那片灰暗的天空下摇弋在寒风中的白桦林。主题乐段也意味深长地突现在观众的视听中,使这组画面具有了非语言所能传达的丰富内涵。深夜,窗外呼号的寒风和树枝敲打玻璃的声响让小日瓦格无法入眠。看着妈妈留下的那把漆成红色的美丽的三角琴,拉拉主题又一次回响在孩子心间……
拉拉主题作为导演思想的承载体在影片中几乎无处不在。成年的日瓦格首次来到拉拉家的段落中又两次响起拉拉主题的动机,表现出他心里对美丽的拉拉的倾慕。
在日瓦格回老家尤里亚亭避难的情节里,我们看到诗人起身来到窗前观察千姿百态的冰花。这时出现了影片最具有代表性、最抒情的一组画面:随着阳光扫过那构图精美、纤巧晶莹的冰花,拉拉主题做了一次最完美的呈现。在第三乐句的高潮上,冰花逐步幻化成了从特写到近景再到全景镜头中的遍地黄花:春回大地,一派生机。……日瓦格来到花丛中,满怀喜悦仰望蓝天。主题呈现的末尾,在第二次出现娇妍黄花的特写时叠化出了拉拉的美丽容颜。
表现主人公夜不能寐,伏案作诗这一场景的音乐具有比较丰富的形态。独奏、重奏乐器的运用,配器中音色的不断变化和调性的移动以及主题动机的变奏与主题再现,都形象地描绘着当灵感又一次降临的时候,诗人内心感到的兴奋和创作的欲望。
数年之后,著名诗人、医生日瓦格因心脏病突发倒在了街上。前来吊唁的络绎不绝的人群中出现了拉拉的身影,她正苦苦寻找失散在战火中的小女儿,那是她和日比格之间爱情的结晶。伴随着美丽的彩虹,那令人魂牵梦萦的全片主题最后一次完整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