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外线...並不是"辐射"。....
引用: 它有10至30kHz的VLF(Very low frequency)和60至75kHz的ELF(Extra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VLF(Very low frequencies) is 3kHz to 30kHz ,
> ELF(extremely lovw frequencies) is 3Hz to 30Hz
> LF (low frequencis) is 30kHz to 300kHz
> 10-30kHz & 60kHz ,70kHz 祇是CRT monitor 容許的 Horizontal line frequencies,不是電磁輻射.
意思是一幀畫面(640x480)@ 60Hz is 31.46kHz ; (1024x768)@75Hz is 60.02kHz.
引用:当CRT顯屏刚出了17吋平面彩色顯屏时,买了个Mitsubishi牌的顯屏, 而是因为它符合当时最新的ISO规格.
>ISO规格是什麼? ISO9000 & 2000 ..etc. 是品質管理指引(手則),也可以獲發行機構認正,與产品的本身規格冇正接關係.
引用:不需要用任何Anti-glare filter都不会有辐射发出(起码代理商是这样说),和不会令眼睛容易疲劳(因为它的Refresh rate比其它顯屏高).
>每種CRT顯屏都有輻射, 而Mitsubishi CRT 的輻射可能比其它牌子低的,"Anti-glare filter"是減低反光的過濾器,"Anti-Glare Radiation Filter"是附帶輻射過濾. 電腦的輻射量是多少?綱上資枓:鍵盤 1000V/m, 、滑鼠 450V/m, 螢幕 218V/m, 主機 170V/m, Notebook 2500V/m. 每天不好持續使用電腦4-6小時.
> 一般CRT的refresh rate 在 60Hz,已是不會令人眼花,增加頻率至72,75,85Hz都有,也不表示可減低眼睛疲劳.
引用:我那个电脑用的display card是第一二代有onboard ram的, 应该是2或4mg而已吧. 因为我不是打电脑游戏一族, 在当时有这样的display card和顯屏,已很不错啦, 因为当时一般的电脑都没有独立的display card,或是靠借用电脑的virtual memory,没有自己独立的ram的. Display card的牌子和型号我都无法记得了.
> 老哥有點搞錯,PC, PC-AT 一出市場己经用独立顯咭(display card),也用咭上的ram, 平的是1M ,可加ram到2,4,8 M, 顯咭不會借用主板上的ram. "Vitrual memory" 不是你說的東西, 而是OS(作業系統內的RAM的使用分配名詞)
> 後來台灣晶片(SiS,Via)商將顯咭晶片內置"南橋"晶片,主板生产商(Asus,Via,ECS..etc)就生产All-in-one的主板,顯咭晶片就可以用主板上的RAM (名 share ram , 少則64M , 大則256M)
引用:用什么顯屏跟上网没有太大关系吧. 当时broadband还没有很流行. 由于17in顯屏是很宽,
我当时用一TV encoder就可以一边看电视, 一边在顯屏其它部分做其它工作. 该顯屏的一优点就是利于multi-tasking.
> mult-tasking 不是顯屏的功能,是主機的功能.按當時17"CRT是貴嘢,而市場的CPU 只在500MHz - 800MHz的時脈,運行multi-tasking是相當吃力.
引用:照我的理解, 顯屏的失真不是在于形状, 而是在光暗和不同色素的比例, 原因是input signal和顯屏的intensity的差异. 纠正的方法不是调节顯屏, 而是在制造image时所做的gamma correction. 认真研究过image editing或专业的电脑美术设计员(graphic designer)一定会知道什么是gamma correction. 如果他们在这里,最好由他们详细解释你听.
> CRT顯屏生产商都有嚴格的測試程序,高級的顯屏當然效果更好.Input signal 是附合CGA,VGA,SVGA 的信号電規格,跟Intensity(光暗)有何直接關係? Intensity(光暗)是可調的,每部CRT顯屏都可按自己喜好人手調校. 可謂Gamma correction ? 每部CRT顯屏出廠時都己做好校正,都有標準顏色信号做檢定..當然用家可自行更改.
> 相信image editing或专业的电脑美术设计员 (graphic designer),不會隨意更改 (Gamma correction), 是用色板(color palette)去選擇颜色.
引用:我平时是故意不用更高的resolution, 因为始终看文字比看照片多很多, 实质经验告诉我更高的resolution会另我看顯屏的细小文字很辛苦,不舒服. 大家自己试试就会明白和同意我的说法.
> 高的resolution,看文字很辛苦,是因為文字相對細小, 年過40歲的,已有某程度"老花眼",看細字真的吃力.
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