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屋交友网logo 使用QQ登录  使用新浪微博登录 会员名密码记住我  免费注册成立于2001年健康温馨的爱屋交友网
网站导航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大事记 推荐好友 VIP 在线会员 最新注册 免费游泳培训
爱屋首页
个人中心
好友动态
赞排行
会员查询
同城交友
征婚启事
图说爱屋
俱乐部
活动
同城约会
在线聊天
每日签到
幽默笑话
交友论坛
 免费学游泳两次就学会  免费查看会员电话   上传照片可免费获赠VIP会员   我的相关信息  爱屋网址由loveoo.com更新为aiwu99.com,寓意:爱屋交友长长久久
爱屋交友网爱屋社区谈婚论嫁
6年前后:华人重访加拿大 且喜且忧

作者:royalyork   查看royalyork全部帖子人气值:5532   回复数:0   字数:3852发表时间:2007/9/17 3:24:48

6年前后:华人重访加拿大 且喜且忧
------------------------------------------------------------------
加国热线 2007-9-15 14:47:00 加中时报 陈先生

6年前曾有幸来加拿大探亲,住在列治文。初来加拿大倍感新奇。从中国大陆来到这里,首先体验到的是真正的蓝天碧水,新鲜空气。从住宅区到街道,无处不花,无处不树。

那时候的列治文,居住人口稀少,华人所占比例不大。华人中来自香港和内地南方的人居多。不会讲广东话,处处为难。在华人的小超市购物,都会遇到语言的障碍。

6年后的今天重来加拿大探亲,依然住在列治文。几天来接触周围的人和物,发现一切事物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感觉是移民增加了许多,绝大部分是从大陆来的华人。华人已经不是少数民族了。大量移民的到来,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加拿大的各个方面。

市场繁荣了,物价降低了

6 年前温哥华的大部分商店顾客很少,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特别是一些大型专卖店,更是清静的很。现在不论是本拿比的Metrotown,还是列治文的 Richmond centre mall,平时的顾客已是熙熙攘攘,假日就显得有些拥挤了。穿梭的人群中,60%以上是华人。商场琳琅满目的服装及日用品,信手拈来,几乎都是“Made in China”。便宜一些的服装,过去最少得10几元一件。现在已经降到5、6元了。华人开的1元店,无疑都是中国货。日本人经营的2元店,商品虽然是日本款式,但也都是中国生产。

中国产品已经走进加拿大的千家万户。中国成为世界性的加工厂已是不争的事实。

腰板挺直了,问候消失了

6年前在列治文大街上行走,能遇到的人实在很少。华人的脸上常常带着一种无助的神态。走起路来总是低着头,行色匆匆,见人从不打招呼。如果遇到西方人,他们总会面带微笑,首先向你问好,使你立刻感受到一种友好的氛围。

而今满街都是华人移民和探亲家属,他们总是挺直腰板,旁若无人,有些回到大陆城市的感觉,沿袭了彼此间从不打招呼的习俗。偶然遇到1个西方人,也再没有了微笑和问候。不知道是人太多顾不上问候了,还是他们尊重了华人的习惯。还是他们的脑海里已经产生了一些令华人意想不到的逆反情结。

汽车跑快了,礼让减少了

与6年前相比,街上的汽车显然增加了很多,各种车型在大街上加大油门疯跑。上次初来加拿大,曾闹过1次笑话。在住宅区附近的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指挥信号,初到异国他乡,更得处处小心以免不测。行至路口,见后方远处有车开过来,按照国内行人让车的惯例,站在人行道上等车通过。谁知汽车行至离路口20米处,便减速慢行,直至缓缓停在距离路口五米的地方,从车内探出1位金发碧眼,摆手示意让我过街。我也显示礼貌,以手相示让车先走,但总未成功。只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快速穿过马路,汽车才缓缓而行。

现今的情况就不大一样了,可能是车多了,移民们生活节奏快了,就得争分夺秒地赶路了。所以行人在斑马线上行走,也得格外小心,难免有车会从你面前飞过。有时停下来等待行人,常常是高速驶至行人前,来个急刹车,戛然而止,着实让人心惊胆战。从车窗望去,往往是黄皮肤黑眼睛。至于白人们大都保持原有的习惯,可能他们从小造就,难改了。

烟头废纸多了,完整草坪少了

6 年前来到加拿大,环境状况无以挑剔。绿草如茵,鲜花吐艳。只感受到加拿大人管理环境的无微不至。人们对环境的爱护和尊重令人敬佩。每天清晨,都可以见到清扫车扫除马路边的垃圾。常常见到身穿红、黄相间颜色马夹的清洁工人,用水狠命冲刷人行道,直至水泥砖缝中的泥土被冲走,留下一厘米多的深沟。

现今这种清洁模式少见了。我们住的市府附近的Moffatt,位置不算偏僻,但马路边的垃圾、杂物比比皆是,草坪上的废纸、塑料、饮料桶,已不鲜见,从未见过有人捡起来,放到近在咫尺的垃圾桶。

公共汽车站的座椅旁,废报纸、香烟头随处可见。列治文图书馆是华人聚集的地方,供人们休息的座椅下,纸烟头更是密密麻麻。

偶然路过列治文公众市场的花坛旁稍事休息。1位推着婴儿车的少妇,3分钟之内,旁若无人地2次将浓痰吐在花丛中。此时,周围尚有许多休憩的老人,嬉戏的父母、儿童,大家相安无事,无动于衷。我不知道华人移民是否已将加拿大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加拿大的街道,除硬化的行车道、人行道外,几乎全被草坪覆盖。西方人为求街面的几何图形美,把人行道总是建得弯弯曲曲。行人往往要多绕几步路。现在许多人行道的拐弯处,已经踩踏出了一条条沙土捷径,与中国城市街道同出一辙,令人心寒。

嘈杂声音大了,安静空间小了

6年前的列治文图书馆,西方人和华人读者,大约各占其半。进馆借书或阅读,安静有序。

当今重返图书馆,已经是今非昔比。西方人士已经少见了。代之而来的是熙熙攘攘的华人读者。“小皇帝”们到处乱跑,父母们熟视无睹。

1楼的后方有1间空屋,可能是专门为带小孩母亲设置的寄放婴儿的地方。1天进去,只见停放着10来部婴儿车,小孩在地上乱跑。一些年轻妇女们,怀抱婴儿大声嬉笑交谈。她们不去借书,大概是一些保姆。这样的读书环境叫人费解。

2 楼是报纸杂志阅览室,有时也难得安静。一天晚上去看报,附近2个书桌旁有一批年轻的华人留学生。他们面前放著书本,但好像心不在书上,而在那里高谈阔论。特别是邻桌的2位男女生,更是嘻嘻哈哈,谈笑风生。使得整个阅览室不得安宁。1位金发碧眼的姑娘,大概在履行管理职责,无奈只好走来,低下身子向2桌的青年劝说一阵,让他们安静。姑娘手指向旁边的玻璃隔墙,大概是敬告他们,如果要大声喧哗,只能请他们到里边了。两位青年男女也还识趣,随后到了玻璃房内。我突然觉得加拿大人想得真周到,竟然早为这些特殊读者设置了隔离室。

透过玻璃隔墙,看到更让人难堪的一幕,1张书桌旁围坐着4、5个学生模样的青年,喝着饮料,指手划脚 ,更有1位青年学生,有凳子不坐,偏偏坐在桌子上。不粗的桌腿摇摇晃晃。这种粗鲁的行为在图书馆实为罕见。。

加拿大图书馆之乱,绝对胜过国内,大概因为国内的图书馆根本就拒绝婴儿入内,管理员随时随地巡视着周围。而我们这个习惯于被人“严格管理”的民族,一旦到了加拿大这样自由度很高,完全靠自我控制的的国度,就变得无所适从了。

各种姿态多了,规矩行为少了

西方人很注重锻炼身体。他们最常见的锻炼方式是跑步和骑自行车。而今大批华人来加拿大,带来许多中国特有的文化色彩。中国人喜欢球类的不多,跑步的罕见,而在体育场成群结队,散步的人群构成了一道特有的风景线。此外,打太极拳的有了,摔手、扭腰的有了。遗憾的是,在中国人看来也属不太雅观的方式,也带到了加拿大。

一些人,不顾周围是否有其他人存在,把腿高高举在各种栏杆上、障碍物上,实在有伤大雅。也有人不顾远离草坪的警示标志,践踏青草,还要双手握住树 枝,把身体吊在树上。对于加拿大这样爱护树木的民族,他们会怎么想?

在列治文公园,1位华人老太,手抓着草地保龄球场的木栏杆使劲拉扯。2位西方老妇见此 情景,面带惊讶和无奈的表情,比比划划议论。。

有的年轻人,放着座椅不坐,非得脚踏座椅,坐在桌子上,吞云吐雾,谈笑风生,公德意识欠缺。。

华人移民来了,西方居民走了

加拿大的华人移民越来越多。现在列治文,除了自然环境与国内有天壤之别外,人文环境几乎与中国一模一样。到处是成群结队的华人,几乎无语言障碍。大家无拘无束,喜笑言谈,俨然在自己的家乡。

我们居住地方,几乎都是华人移民。邻居的2个小孩,经常在院内骑自行车互相追逐,大声喊叫。家长从不提醒他们,这里还住着别的居民。

相比之下,我的小外孙的胆子要小的多。他们出国较早,曾在新西兰住过2年。有1次休息时间,还是幼儿的外孙和他的妈妈在院里拍了一阵皮球,第2天信箱里便出现了1封信。邻居在信中警告说:居住区是不可以有噪音的,否则按新西兰法律,他们将会起诉至法院。因此,外孙向来小心谨慎,上次我们来探亲,帮助他学自行车,很大的院子里,他不敢骑车,一定要到小广场上学车。相比之下,现在人们的胆子就大多了。

有天晚上10点半,我们已经睡觉,突然从梦中惊醒,院里吵闹声不绝,还以为是有人吵架。从窗户望去,原来是1家邻居出门送客。4、5个人手提塑料袋,吵吵嚷嚷,家里还没说够,在院子里继续发挥。双方恋恋不舍,只听见流利的汉语:“网上见,不要忘记上网……”。夹杂着:“拜拜!……”等英语单词,一直送到居民区外,吵闹到大街上。

据说加拿大政府有规定,居民的阳台上只能养花、休息,不准晾晒衣物,现在这个规矩也被移民们打破了。。

听说西方人也学会了“三十六计走为上”。列治文的许多西方人,为求个安静的居住环境,迁移到更远的“渔人码头”,或其它海滨区了,这应该是欣慰还是悲哀。

总之,2次访问加拿大,感觉迥然不同。我们的华人同胞,应该认真学习别人的优良作风,提高自己的人格素质。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抛弃固有的陋习,尽早融入当地社会,赢得所在国家人民的敬重。否则损害的不仅是个人的形象,还有“中国人”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群体。我真希望在加拿大的华人社团组织,能做一些提高华人移民和探亲访友者个人素养的宣传活动。


发贴   回复  [ 看贴是一种修养,回贴是一种美德;看贴回贴是好习惯,更是美德 ]


上一贴:╰☆╰☆讨论!你 为 什 么 要 征婚!╰☆╰☆下一贴:给老爸老妈找个儿媳妇儿同城帖子

交友帮助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申请友情链接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