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Age 音乐的简介 ---------
New age 音乐的盛行是在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它是指一种非流行,非古典,被称为“第三种声音”的具有试验性质的新音乐。早在六十年代末期,当“电子音响”被更多的音乐家认同并使用时,new age音乐就已具备了它发展的基础。而今天,这种音乐形式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喜爱。它以一种迅速而不可阻挡的势头,发展成为今天更具多元化的风貌。New Age,的含义也不仅只是界定乐风的名词,而成为 一种新兴艺术的代名词,它意味着对传统审美观念的一次温柔而彻底的反叛。
New age 音乐的曲调大多平缓,简朴。旋律与流行音乐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即兴的味道很浓。没有固定的曲式,没有起承转合,没有展开与对比,传统音乐中所有的清晰的结构层次,在这里被平铺直叙和不断的反复代替。旋律就象是风在流动,不知道会在何时开始,也不知道会在何时结束,始终很飘忽,没有固定的模式。
New age 音乐的表现主题总是神秘的大自然,遥远的古代,纯朴素雅的民谣等,所以它的音色总是喜欢用一些东方的古老乐器,或是电声乐器上的新音色,喜欢用透明的,神秘的,陌生的,缥缈的,充满朦胧气氛的音色。New age 音乐的艺术家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听众处于一种梦幻中,籍以延长审美知觉的过程。也是这种音色,使得new age 音乐总是给大家留下无限想象空间。
New age 音乐以它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吸引了如此众多的听众,在我看来,一点也不为怪,只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压力重重,繁杂喧嚣的世界,都需要在这种平静的,不断反复的音乐中调整自己的心态,来忘却生活中的烦恼,达到超脱的作用。New age 音乐的美学特征(不渲染,不明确,不激动,一切以自然的流露为至高境界)正符合现代人这种的心理需要。也可以说,new age 音乐是使人心绪宁静的镇静剂。"不渲染,不明确,不激动,一切以自然的流露为至高境界"我觉得这恰恰是喜欢NEW AGE音乐的人们所向往的生活。或者虽然在喧嚣中不能拥有这样的生活,但是还是喜爱这种宁静。
我喜欢单一乐器演奏的NEW AGE的音乐。钢琴尤其纯净。
刚才那一首就是 Secrete Garden 第一张专集中的 Song from Secrete Garden
一、什么是New Age ?
在欧美各国旅行,随便走进那一家唱片店或琴谱店,都可以看到一种与古典音乐、轻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并列分类的音乐新品种 New Age。可查遍新版格罗夫音乐词典,都找不到 New Age的解释。也许80年代以来(新版格罗夫出版于1979年)在西方世界,它已是一种家喻户晓得无须再噜嗦的一种音乐形式吧。其实我们在日产的生活中已经接触到很多的New Age音乐,只是大家并不知道所听到的音乐就是New Age音乐。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的电台都会用一种很好听的音乐做背景音乐,而里面有大部分的音乐就是属于New Age音乐,象恩雅的音乐就属于这种类型。大家一般都只知道她的音乐是流行乐,很少有人知道她的音乐属于 New Age音乐,还有雅尼的音乐也是属于New Age音乐。
最初,这种音乐还不那么起眼,各家唱片店的老板又不知道该把它放在哪一栏里,它像轻音乐,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可又有几分古典音乐的风骨和气派;它是通俗的,可又显示着超脱的情调;它是易于流行的,但却没有一般的流行音乐那么平庸或骚动。有些唱片店就把它列在类似我们新华书店“近年新书”专柜的名堂之下,渐渐的,就成了气候,港台的一些刊物亦随之改译作“新世纪”音乐。这种介于轻音乐和古典音乐之间的新样式。它们大致上可分三大类。第一类是用自然乐器演奏的,包括一般听众熟悉的常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等,其中被用得最多的,一方面是接近东方乐器音色的乐器,如:双簧管、英国管等;另一方面,民间性质的乐器,如曼多林、手风琴、排箫也常可听到;有些演奏者特别喜欢东方的打击乐器,如小铃、大锣和钟等。第二类则是电声乐器,它所制造的音响,也偏重神秘的、飘渺的色彩。第三类是前二者的混合。有些唱片商在制作这三类演奏形式时,往往还会加上自然界的音响,如鸟鸣林啸、风声鹤唳,等等。
在新世纪音乐唱片的专柜上,你可以找到许多干脆就是把维瓦尔第、考累利等古典音乐家的作品配上瀑布声音作为“新世纪”音乐发售。这多少说明了这种新世纪音乐的倡导者们的意图:听着这种音乐,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换句话说,就是忘记西方现代文明社会的喧嚣和忙碌。因此,除了大自然之外,久远而神秘的古代,纯朴而素雅的民谣,也是新世纪艺术家们所热衷的题材。恩雅之所以能够走红,正是因为她的歌适应了厌倦摩托时代的听众的需要。你怎会想到,一张发黄的小照作为封套的唱片,对于怀旧的人们竟有如此的魅力。
1981年,有一位名为坡·文特的萨克斯的演奏家,更是身体力行:拒乘轿车,坚持吃素,最后躲进森林里去,用他的萨克斯与狼对啸。他被认为是“新世纪”音乐的教父,然而我们完全可以往前追溯得更多些年代找到更多的祖宗。把今日“新世纪”音乐家们的作品,和早期的浪漫派相比,难道不会使我们发现什么有趣的相似之处吗? 我们在柏辽兹的《恰尔洛德在意大利》中所感受到的,不也是一种自我放逐的孤独的快乐吗? 能否把李斯特的《降D大调音乐会练习曲》放在“新世纪”专柜上卖呢? 它也不正表现了人们面向大自然时的冷淡和安详吗? 瓦格纳对16世纪骑士时代的缅怀,与恩雅的那些朦胧而神秘的歌声,又有什么不同呢?
的确,从反叛的角度而言,新世纪和浪漫主义有很多相似之处。音乐史上每一种新的风格,都是在时髦与反时髦的斗争中形成的。就像稳健的古典主义是对轻巧的洛可可风格的反叛;感情至上的浪漫主义又是对崇尚形式的古典主义的反叛一样,新世纪音乐是轻音乐领域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传统审美观念的反叛。所不同的是,古典的也罢,浪漫的也罢,它们的反叛都是在传统的审美范畴中进行的。尽管在风格上、思想观念上有很多变迁,但二者的背后却有着共同的哲学观念,那就是对生命、对快乐的理解: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应当活得崇高而有意义。平衡、和谐、安定是这世界上最完美的境界。
……沉浸在“新世纪”音乐营造的恬淡平和中,的确是一件美好的事。
二、 New Age 音乐的特色
到底New Age 音乐要怎么去形容呢?就以古典音乐中的“四大要素”来归纳出New Age的特性吧!
1.节奏:
New Age的节奏很多是存在于音乐自然的律动与音符的强弱之间。其实,大部分New Age之所以要摒弃传统的节奏,是因为有了鼓、贝司与打击乐器,音乐的形态就会被限制死了,而New Age很少有强烈的节奏(但Enigma的音乐却有很明显的节奏),这点同饶舌和摇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是自然而自由的,有着风一般的流线姿态。
2.旋律:
New Age的旋律就与流行乐完全不同,其即兴演奏的味道很浓。聆乐者不仅很难记住旋律,而且更不知道旋律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终止。这也就是New Age音乐结构赋予大家极大想像空间的原因之-。
3.和声:
New Age所用的和声大部分是相当和谐的,不协和音在New Age里使用甚少。这也是为何New Age听起来予人非常祥和之感的原因。
4.音色:
New Age的音色是透明的、神秘的,充满朦胧氛围,老实说,听New Age听到深处时,最大的享受之一便是音色的变幻。
New Age Music的知名品牌,如Windham Hill与Narada等等,大多是靠录制这类音乐专辑起家的,其后形成一股风潮,新世纪音乐家们纷纷以这种「印象派」风格进行创作,甚至从民谣中取得灵感,以钢琴、吉他、居尔特竖琴及德西马琴(hammered dulcimer)等乐器来进行表演。虽然有些作品确实是推陈出新,且往往能牵动人心,但也有许多二流乐手投机地搭上这股风潮,创作出如同「装饰用壁纸」一般的作品,导致这类音乐一时声名狼藉。但还是有许多乐手仍然在此领域创作不辍。
谈到科技─原始部落音乐,其实也可说是「民族风融合音乐」的变形。这种音乐理念,在那些使用电子乐器、注重音效的音乐家之间,已渐形成一股风潮。其内涵是将人类最原始的音乐表演方式与现代科技的乐器、设备予以结合。来自于非洲、澳洲与南北美洲的原始部落旋律和乐器,配合着细致的电子音效,是这种音乐的最大特色。这种音乐创作类型的困难之处在于:创作者如何以既有的技巧与敏感度,将两者予以完美结合,否则听来既不如富有人文精神的世界音乐,又不能呈现电子乐的华丽精致,而成为只是抄袭着古老音乐文化的廉价作品。
★★★ 人声演唱
人声(Vocals)一般都是结合新古典乐与电子乐做演出,也有部份全人声表演,其概念多半是将人声视为一种天然的乐器,而在New Age的领域中,担纲演唱的多半是悠扬的女声或清纯的童音,听起来有如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甜美自适。例如风靡全球的爱尔兰之星恩雅(Enya)、克兰纳德主唱莫雅(Maire)、有英国恩雅之称的妮琪贝瑞(Nicci Berry)等。就连唱腔如梦似幻的百老汇音乐剧高音女伶蕾贝卡(Rebecca Luker),也出过如新古典乐风的咏叹调专辑「天籁诗篇1、2」(AriaⅠ、Ⅱ)。
下面是一些New Age Music中较特殊的题材,在此略加介绍 ---
★★ 民族风融合音乐(Ethnic Fusion)
在当代器乐演奏的音乐中,是一重要趋势。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乐风、节奏与西方音乐风格予以融合。世界上有多少种音乐文化,民族融合音乐就有多少种可能性。这一类的音乐往往和「世界音乐」、「民族音乐」的领域重叠,难以明确界定。大致上来说,世界音乐所呈显的还是较纯粹、传统的表演,多与其文化、传统庆典、神话传说有关;而民族音乐的范围应更小、更严谨,如同世界上各个民族自己的古典音乐,若有创新,也不偏离固有曲式、调性、曲牌等多年历史累积形成的规格。New Age Music中所呈显的民族风,就是带有民族风味的乐器、旋律、意境表现,有时与音乐家本身的地域性色彩也有关系,能让你联想到希腊的海岸、加拿大的雪景、东方古国的神秘等等。
★★ 宗教音乐
近年来宗教唱颂与演奏十分盛行,而乐迷本身并不见得有宗教信仰。其实这一类的专辑也是富有温润美感、宁静自适、与空灵乐声。表现的媒材也包含了器乐演奏、电子合成与人声唱颂,中外都有这一类专辑,而且有别于归类在古典音乐中的圣歌、宗教乐曲等。
★★冥想音乐
冥想音乐大多是电子音乐的成分,基于引发内在宁静感的目标,有些人对New Age Music的兴起与感受,与对「静坐」、「冥想」(meditation)的修炼实践以及对生命完整性的重视有关。一般而言,这种音乐类型的专辑所具有的和谐、无负担的特色,与所谓「新世纪哲学」有密切关联;新世纪哲学精神鼓励人们在精神上超脱尘俗,透过心灵的修炼来进行肉体的治疗。有人认为这是针对人类脑波波长所估算出来的一项「后实证主义」。不过这一类的专辑所具有的艺术性,倒不见得低于其所具有的治疗性。
★★ 电影配乐
电影配乐的风格是最多变的,严格来讲,电影配乐应该是电影艺术整体表现的一部份,在画面与声音作最适当结合的时候达到尖峰,但并不表示电影配乐就不能算是完整的创作,配乐有时甚至比电影画面更令人回味无穷。在电影相关奖项议定时,「最佳电影配乐」是个明确的卷标,但在纯粹讨论音乐表现时,电影原声带可能属于古典、爵士、流行或New Age等各个领域。得过New Age奖项的电影配乐大师马克伊山(Mark Isham)原是爵士乐手;英国的摇滚乐手彼得盖布瑞尔(Peter Gabriel)因「基督最后的诱惑」电影配乐而获得New Age奖项。由于电影艺术水准的提升,配乐的方向与风格也显得更新颖、更具美感而多元化,这就是New Age Music的特色吧!
好象有点枯燥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比较熟悉的几个NewAge音乐大师及其代表作品的试听吧!
Enya
首先介绍恩雅,是因为她是所有New Age人中最影响力最大的,毕竟喜欢新世纪的人不算很多,而恩雅的知名度却一点都不亚于那些流行歌手。恩雅的真名是Eithne Ni Bhraonain,后来改叫Enya。用这个发音近似的字代替,既可以让人很容易就记住她,又避免了发音问题。1986年BBC电视台开始制作一部关于凯尔特人历史和文化的记录片,Enya签约创作并演奏该纪录片的音乐。1987年凯尔特人(The_Celts)首 次播出,它的音乐集以名为恩雅的专辑发行,但她的这首张专辑并未引起注意。在1988年发行的水印(WaterMark)一炮走红,其中的单曲《Orinoco Flow》蝉联了多个国家排行榜的首位。接下来的《Shepherd Moons》惊人地缔造了全球11000000张的销售量,并获得了格莱梅最佳新世纪专辑奖,她的另一张专辑《The Memory Of Trees》也获得此殊荣。需要注意的是,在恩雅背后还有制作兼编曲Nicky Ryan、填词者Roma Ryan的合作,这三人缺一不可。另一点值得一提的是,恩雅从来不开个人演唱会,由此可见要是没有一个专门的小组负责处理恩雅的声音,她想获得今天的成绩也是不可能的。对于想了解恩雅的朋友,可以关注这三张专辑:1997年的《Paint the Sky with Stars》 ,这是一张精选集收录了在此以前的所有好歌;2000年的《A day without rain》,这是她最近的一张专辑,风格同以前完全一样;2001年的《The Lord of The Rings》电影原声,主题曲《May It Be》便是恩雅所唱,虽说只有一首而已,但她在歌坛的地位可见一斑。
试听一曲代表作《Orinoco Flow》
Secret Garden
对中国乐迷来说,神秘园是另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神秘园的官方主页,可以看到如下这段话:Once upon a time .. a Rolf met a Fionnuala... and they made magical music together。这句话便是对他们两人最精辟的介绍了。但我在这里还要再废话几句,男的罗夫兰是挪威音乐家,女的雪丽是爱尔兰小提琴家,他们凭一首《夜曲》(《Nocturne》)获得1995年的欧洲电视歌曲创作比赛大奖,从此成名。夜曲的歌词才24个字,可以说是纯粹的器乐乐曲,而欧洲电视歌曲比赛从来没有这种音乐获奖的先例,因此有人说神秘园重新定义了这个比赛。到目前为止,神秘园一共出了四张专辑:《Songs From A Secret Garden》、《White Stones》、《Dawn Of A New Century》、和最新的《Once In A Red Moon》。因为数量不多,如果感兴趣很容易就能收齐。
试听他们的成名曲《Nocturne》
Bandari
这差不多是国内喜欢新世纪的人中皆知的乐队,译为班德瑞。“班得瑞”来自瑞士,它是由一群年轻作曲家、演奏家及音源采样工程师所组成的一个乐团。团长奥利佛·史瓦兹(Oliver Schwarz)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音乐人,不但专长多种乐器,更熟捻先进的录音工程,曾与为莎拉-布莱曼制作《Time To Say Goodbye》的天王制作人阿历克斯·克里斯坦森合作,制作过不少专辑,但挚爱NEW AGE音乐的他,最终选择了将一身才华奉献给瑞士山林。
“班得瑞”就是这样一群生活在瑞士山林的音乐精灵。他们从不愿在媒体曝光,一旦开始执行音乐制作,便深居在阿尔卑斯山林中,直到母带成品完成。置身在自然山野中,让班得瑞乐团拥有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也拥有最自然脱俗的音乐风格。每一声虫鸣、流水,都是深入瑞士山林、湖泊,走访瑞士的阿尔卑斯山、罗春湖畔、玫瑰峰山麓等地记录下来的。为了采集自然界音效,上山下海、甚至露宿山林,对“班得瑞”来说算是家常便饭。团员们必须熟知每一种候鸟的季节性与飞行路径,为了数分钟的音效,往往守侯数月之久:团员们更必须举着比人身更长的录音架往峡谷中央采集风声,整个过程险象环生,但也因为如此,班得瑞乐团才能将这些音效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专辑里。“班得瑞”这个梦幻般的抒情演奏乐团,将属于瑞士的湖光山色,在音乐中予以唯美地具象,每一个音符,都代表层层压缩到内心里的感动。
在国内任何一个新世纪音乐站点都能看到关于她的简介,但在国外网站不管是Google Directory还是MSN音乐频道,从来没有一篇对她的介绍。难道说这个乐队专为中国人服务吗?个人认为,班德瑞也许就是一些优秀却不为人所知的新世纪音乐家的合集。在中国能买到的班德瑞的专辑有:《仙境》、《寂静山林》、《春野》、《蓝色天际》、《迷雾森林》和《日光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