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来到少林寺参观访问,盛况空前。一时间,少林寺和少林方丈释永信成为全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
其实,少林寺和释永信方丈这些年来已经不止一次成为焦点了。少林功夫全球巡演、打商标官司、开办实业公司、申报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武功秘笈网上公开、全球海选功夫之星……这些在常人看来与清净佛门似乎毫无瓜葛的事情,却实实在在发生在少林寺,发生在少林方丈释永信身上。
有智慧的人不会烦恼
记者:我们在一些媒体上也看到了个别对少林寺和您本人的质疑性文字。请问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您是如何调节的?
释永信:应该说,少林寺所走出的每一步,总遇到一些阻力。我们出家人做事是为了信仰,而不是其他。因此,只要这些质疑还不是信仰层面上的,我都不会理会。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如果你对所有人的评价都非常在乎,因此畏首畏尾啥都不做了,那就让那些质疑的人得逞了……(笑)由于是在信仰的层面上做事情,我很容易做到“劳身不劳心”。
在人们心中,值得尊重的出家人似乎应该是除了念经什么都不做的。我不这样想,我觉得僧人一方面要完成自己的修行,勇猛精进;另一方面还要争取为更多的修行者创造好的修行条件。
我们出家人做事讲究“可愿不可求”,就是要发大愿,但是不作强求。因此,我们不把碰到的阻力当成压力。相反,我们认为阻力是一种因缘,也可以说是一种修行的法门。这样想,也就无所谓烦恼,无所谓调节了。
记者:可是现在青年人面对很多压力,许多人会有许多苦恼,他们很难拥有您这样的超脱……
释永信:我们佛教讲“智慧”二字,有智慧的人不会烦恼。还有一句话是“烦恼即菩提”,也就是说在烦恼中我们可以历练自己从而获得法喜,这其实就是生活中的辩证法。只要我们变换一个思路,就可以把苦恼战胜,获得轻松的心境。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好高骛远,这可能也是烦恼产生的一个原因。年轻人最应该在“踏实”二字上下功夫,不能总是对自己期望很高。过高的期望,本身就是一种妄想,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我们的时代,对待自己的生活。对修行者而言,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修起,从小事修起,从眼前的一件一件小事修起。把自己听到的正法,悟到的真理,融化在自己的日常生活里,我认为这才是学佛修行的大道。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社会上的青年人,理想要有,目标要有,但是一定要切合实际。
记者:我们这些俗世中人要产生大智慧有没有方便法门?
释永信:当然有!佛家认为,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关键看你的心态。你的心态好的话,能够正确对待事物,用理智分析、用智慧行动,你自然就不会有烦恼,于是就不会有痛苦。俗世中很多人往往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目的耗费自己的生命,而且方法不得当,那样不烦恼才怪。说到底是一个心态问题。不论是在庙宇中修行还是在各个行业工作,有一个规律都逃不脱,那就是要充分认识人生、理解人生。有的人做的是轰轰烈烈的事业,但他未必不空虚;有的人做的是社会的边缘事业,但他未必不充实。因此,佛家认为,不一定个个都要出家,不一定个个都做一些好的行业。做什么事情,在哪个行业都是一种修行,都是对人生和社会尽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众人满意,这就是一种向善、向上的境界。
成功是一个过程,需要付出自己的一生
记者:现在一些青年人抗挫折能力相对脆弱,他们一遇到失利或者失败,往往会对生活心灰意懒,极端的甚至想以遁入空门为解脱。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释永信:每个人的生活都要有信念。各个行业里都能完成人生的追求。没有了信念,即便进入空门,也一样会有很多烦恼,不是有人说“披上袈裟事更多”吗?说这话的人就是对出家生活准备不足,说到根本处是信念不坚定。其实出家修行的生活并不像一些人想像的那样清风明月、诗情画意。出家人同样要面对很多具体的问题,如果信念不坚定,就会陷入新一轮的烦恼;相反,如果是以积极的心态出家,信仰很坚定,任何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出家本不是消极的,如果信念不坚定,而认为可以在出家后得到解脱,一样会因为不坚定的信念而出问题。
记者:您认为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释永信:只要努力了,尽心了,就成功了。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不一定所有的人经过努力都会春暖花开。因此,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框框来框定什么是成功。努力了,就不会有遗憾了。现在青年人常常说要实现某种理想,要我说,树立一种理想远比真正实现了更重要。树立人生的理想,用佛家的话来说就是“发心”。我们禅宗的六祖惠能大师在《六祖坛经》中说:“自性众生无边誓愿度,自性烦恼无尽誓愿断,自性法门无量誓愿学,自性佛道无上誓愿成。”
现在我们的教育,往往以分数来评定学生的优劣,我觉得这不是最科学的。要看一个学生将来有没有可能成才,学习成绩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问题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很大,怎么才能把理想变成现实呢?六祖惠能的话就可以作为缩短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的方法。我们不妨把佛教徒的解脱成佛的目标兑换成大家的人生最高理想,所谓“自性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说,既然我们已经确立了人生目标,就要为了这个目标而去奋斗。不能确立了目标还在不断摇摆;尽管树立了大的目标,可在现实人生当中,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干扰,精神的、物质的等等。佛教称之为“烦恼”,因此非常需要“自性烦恼无尽誓愿断”。光有了坚定的理想还不够,还要认真学习各种知识,掌握各种方法,佛教称之为“法门”,所以要“自性法门无量誓愿学”。最后,要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坚定的信念,要排除万难勇猛精进,争取实现自己的理想,“自性佛道无上誓愿成”,放到人生中就可以这样理解。
记者:您如何看待金钱?
释永信:金钱是社会的必需品。用得恰当可以培植福报,比如做慈善事业等。如果不好好利用,则可能招致很多麻烦。因此,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让金钱在人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千万不要把拥有无限多的金钱当成一种人生目标。
记者:您认为自己成功吗?
释永信:我认为,成功是一个过程,需要付出自己的一生,不是简单的一个结果。我的成功不是媒体和舆论所关注的那些流于表面的新闻事件。我做这些事情,是为了更好地弘法,为了佛教的传承、僧众的修持以及对信众的教化,是一些方便法门而已。对于我个人而言,成功应该意味着见地、解脱和人格上的完成。(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