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1月1日电(记者陈钢 谷欣容)新年第一天早晨,在位于陕西临潼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守时实验室的监控系统显示出7时59分59秒、7时59分60秒、8时00分00秒的特殊现象,这标志着与全球同步的“闰秒”调整时间顺利完成。
据国家授时中心时频基准实验室主任董绍武介绍,此次“闰秒”在格林尼治时间2005年底最后1秒实施,由于位于东八区,北京时间于2006年1月1日7时59分59秒和全球同步进行,增加了1秒钟。
国家授时中心短波、低频时码、互联网、电话等各类授时的信号或信息的时间也已调整。电力、通讯、金融等高精度时间用户应将自己的钟面调慢1秒,接收国家授时中心时码信号或信息确定时间的用户,已自动进行闰秒校时。
位于陕西临潼的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承担中国标准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并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原子时合作,其维护运转的授时系统是国家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设施。
2006年元旦为什么会多出1秒呢?国家授时中心首席研究员王正明说,目前全球有世界时和原子时两个时间系统。前者以地球自转周期的天文观测为基准,后者则以稳定的原子振荡周期来确定秒的长度。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不匀,天长日久,两者之间会出现细微差距。出现这种情况时,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就负责在1年中添加或减少1秒,这就是闰秒。闰秒通常每1年至2年出现一次。但由于地球自转存在不可预知性,所以自1998年以来,地球已连续7年没添加闰秒了。
因地球自转而增加的1秒钟对于普通人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航天、电子通信、全球定位系统等领域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