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经济效应分析及启示[转载]
--------------------------------------------------------------------------------
摘要:通过对法国社会保障水平与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的逻辑与数量关系分析可以发现,虽然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制原则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的内在统一,但在实际运行中已出现了一定的非经济适应性,法国社会保障制度与法国国内储蓄、消费、投资、经济增长等因素之间尚未形成良性的经济互动关系,对国内就业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这些结论对于确立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经济增长,失业率
1、问题的提出
法国社会保障体系源于19世纪初的行会互助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统筹了这些互助机构,逐渐形成了一套法制较为完备、覆盖面较广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于深受德国俾斯麦社会保障思想、英国贝弗里奇报告以及凯恩斯理论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行业互助思想,法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现出四大特征:一是全民性,98%的法国公民享有社会保障;二是互助性,包括行业间的团结和代际间的互助,强调企业与雇员间的权责对等激励原则;三是管理的一致性,以实现最大限度地有效使用资金;四是管理的民主性,雇主和雇员代表在董事会中各占50%,就收费和支出标准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这些特征反映了法国社会保障制度追求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均衡发展的建制理念。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后,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地实现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减震器”和社会竞争中的“安全网”的作用,为战后法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安全奠定了坚实墓础。但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国内消费及投资、储蓄、失业的影响日益复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日益提高,法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却日趋缓慢,就业机会严重不足,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性、稳定性和持久性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p),因而,有必要对法国现行社会保障模式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分析,以正确评价法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性,并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2、法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经济效应分析
2.1法国社会保障水平与部分经济变量的相关性
表1给出了法国1990-2000年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及相关经济变量。对社会保障水平与相关经济变量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把握法国各经济因素与社会保障支出之间的联系,找出内在运行规律,更好地对整体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相关系数测算见表2。
相关系数表明法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独立性较强,经济联带作用不显著。其中,人均GNP的增长、消费、储蓄等经济变量与社会保障的相关性较弱,说明社会保障水平的变化并未对经济增长及消费、储蓄等相关因素发生作用。理论上讲,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应是以一定的经济增长为基础的,只有在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社会保障才能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源,发挥稳定社会、促进增长的功能,而二者相关关系的脱离说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已脱离了法国现有的经济承受力。法国社会保障支出近年来基本呈刚性上升趋势,而经济增长速度的起伏较大,甚至出现下滑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要防止社会保障水平的刚性增长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
法国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较为稳定,与社会保障水平相关度不大,说明法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变动尚不足以改变法国消费倾向。另外,如果对主要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与私人消费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行对比,会发现自保公助型国家的相关系数普遍不高(法国为0.467,德国为0.208,日本为0.227,美国为0.776),而福利型国家的相关系数则较高(瑞典为0.909,英国为0.834,丹麦为0.819),表明白保公助型国家的私人消费更依赖于其自身的劳动收入,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作用有限,不足以刺激或抑制消费,这与其在社会保障制度中所坚守的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是一致的。而福利型国家的社会保障对收入再分配有较大影响,高额的福利待遇减少了私人消费的比重。
法国国内储蓄占GDP的比重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二者相关系数仅为0.481,法国国内储蓄与社会保障水平有无明确相关关系尚须进一步考察。理论界关于社会保障与个人储蓄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障对储蓄的“挤出效应”的研究上。在现收现付制的条件下,费尔德斯坦通过对资产替代效应和退休效应的研究,认为社会保障对个人储蓄存在挤出效应;而巴罗利用生命周期理论,认为遗产机制可导致社会保障对个人储蓄的挤出效应为零。即使在基金制下,社会保障对个人储蓄有无影响目前也无定论。
法国社会保障水平对失业率及投资率的影响相对显著,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经济变量进行进一步分析。
2.2法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失业及投资效应
表3为法国社会保障水平对法国失业率和投资率的回归分析结果:
(1)法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失业效应
表3表明失业率是影响法国社会保障水平的重要因素,二者不仅相关系数较高,而且自变量系数值超过1,达到1.31,表明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水平便相应提高1.31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快于失业率的上升速度。这主要是由法国政府的就业政策理念所致。与英美国家不同,法国不仅仅把失业看成经济增长的一个变量,认为就业是一种自在的社会目标,强调就业帮助,在研究失业原因、制订就业方案、预测就业前景等预防性措施方面花费了大量资金,措施虽然有效,但费用极为昂贵。近年来法国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始终高于欧盟15国的平均失业率水平(参见表4),这其中又以妇女和25岁以下青年为主,2001年法国妇女失业率达10.9%,25岁以下青年失业率为16.8%,均高于平均失业率水平,这部分失业人员的就业难度较大,需投入的培训费用必然加大,由此带动的社会保障支出必然上升。
反之,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也可以诱发自愿失业的增长。社会保障水平对失业率的回归方程显示,社会保障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失业率上升0.463%,说明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引起失业人数的增多,对促进就业会产生消极作用。按照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应该是既有利于社会公平、保证生活,又可以提高效率、鼓励劳动,应是保护与激励的统一,因此,失业保险金的替代率不应过高,应以维持失业者生存和接受必要的培训为界。法国失业金的工资替代率为57.4%,只比欧盟国家失业金替代率的中间值略高一点(丹麦最高,为90%;意大利只有40%。因为在法国及南欧国家存在大量的黑工和非法就业,如果替代率过高,有人在领取失业金的同时打黑工,则国家财政难以承受,因此2003年法国失业金的替代率很可能进一步降至55%。按这种趋势发展,法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对就业的消极影响会进一步减弱。
(2)法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投资效应
法国社会保障水平与国内投资占GDP的比重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54。由于二者也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将二因素互换,分别计算了回归方程。从投资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来看,国内投资对社会保障水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投资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支出则减少0.773个百分点。事实上,当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投资大幅增长时,社会保障中的失业保险及其他救济支出必然缩减,而投资下降、经济衰退时,作为稳定社会工具手段的社会保障支出则必然上升,因此,投资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呈现反向运动的状态。关于社会保障对投资的影响,由于法国一直实行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方式,目前其社会保险不仅没有投资和储备金,还有赤字,至2004年法国社会保障亏空已达150亿欧元。因此法国社会保障水平虽然高,但并未形成有效积累进而对投资产生积极作用。正如回归方程所反映的,法国社会保障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国内投资下降0.553个百分点。尤其应引起重视的是,法国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费已达9.8%,而且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企业的缴费负担仍有上升的可能,这势必打击法国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使国内投资大幅度下降,最终给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3、结论及启示
首先,在建制理念上,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制原则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的内在统一,建立了权利与义务基本对等的关系,以及由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合理分担社会保障费用的机制,为中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构架提供了基本思路,主要包括:承认社会保障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实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确立社会保障费用合理分担原则;建立必要的法规,依法保障;坚持政企分开,加强社会保障管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其次,从运行效果上看,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与其设计原则存在一定差异,尤其在效率问题的处理上,法国社会保障模式并未完全实现其服务于经济增长的宗旨。法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稳定,私人投资波动不大,但经济增长近年来却表现得较为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已处于衰退的边缘,急需注入新的投资活力。而社会保障在增强储蓄或,刺激消费方面都显得功效不大,其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经济增长的轨迹,蕴含一定的支付危机。这一事实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目前世界流行的几种社会保障筹资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转移支付功能,以正确引导消费和储蓄,避免社会保障水平超度,使社会保障制度在维护社会公平的同时尽可能发挥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法国失业率与社会保障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为因果的影响关系,这显然是一种不合理的恶性循环。法国政府目前已开始着手打破这一循环,失业保险金更多用于资助积极劳动市场政策的实施,包括减轻雇主负担和改善就业机会,并规定领取失业金的条件是接受劳动局介绍的岗位。显然,法国的失业保险政策正向促进就业政策转化。中国目前的失业缴费率为工资总额的3%,失业保险金发放的原则主要保障基本生活,今后的目标应当是在合理确定失业保险待遇水平的基础上更多地提高自我保障能力,并深入研究失业保险的扩面问题,保持中小企业的就业活力,防止陷入恶性循环。
作者简介:顾文静,温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浙江温州325035);穆怀中,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王国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葫芦岛125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