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以最高分摘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金牌,但人们对东莞旅游资源匮乏的种种质疑、对东莞旅游可持续开发发展的猜疑却一直没有停止过。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之际,东莞市旅游局长李善奴提出“旅游并不仅是游山玩水,有人的流动就有旅游”,观念、思路的改变带来了出路,东莞于是找到一条属于东莞自身的旅游发展之路。
城市魅力 来自积淀尽管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评的是城市,不是优秀景点。城市的积淀的魅力,才真正是吸引游客的深层原因。
记者:在旅游概念泛化更新之后,东莞走出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李善奴:事实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评的是城市,不是优秀景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东莞旅游创优是整个城市的创优,而不是局部的、单纯景点的创优。以往的旅游模式,一般都是景点加接待中心,游客往往知道景点而不知城市。但像新加坡、巴黎等城市,城市积淀的魅力,才是吸引游客的真正原因,优秀旅游城市就应该是这种概念。
而东莞的旅游创优和其他地方不同、突出的地方,就在于其与城市建设紧密相连,与城市建设同步。就是在这样的进程中,东莞走出了一条旅游事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相结合、旅游景点建设和旅游环境的营造相结合、为提高本地居民生活质量与吸引外地游客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会展、度假、购物 为东莞旅游点睛
东莞国际商务会展旅游非常发达,由此带动了酒店业的异军突起和休闲、娱乐、购物旅游市场的兴旺。
记者:东莞已经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东莞的旅游模式、突出的旅游产业亮点是什么呢?
李善奴:东莞的自然旅游资源确实存在薄弱的情况,一年多来,按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准,东莞市通过“扩城、通路、整山、治水”,大打“城市牌”,投入巨资开发黄旗山城市公园、可园、同沙等十多个旅游资源,其中仅可园就投入1亿元、黄旗山投入4亿元进行改造,榴花公园、袁崇焕纪念园也在大规模的建设中。
城市一日游、二日游内容不断丰富。花园新村夜市、东城风情步行街、银丰路食肆、沃尔玛、家乐福购物城都为东莞城市休闲增加了好去处。
东莞许多镇感受到“创优”对城镇建设的带动性和影响力,许多镇用旅游的观点来规划城市,调整产业结构。石龙镇借成功举办国际龙舟赛,声名远扬;虎门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东莞的国际商务会展旅游非常发达,由此带动了酒店业的异军突起和休闲、娱乐、购物旅游市场的兴旺。
此外,东莞兴旺发达的酒店业,已经从原先的旅游设施配套,发展成为一个东莞独有的旅游资源,全市现有星级酒店75家,其中五星级标准已有10多家,酒店总投资额达到170多亿元。
蓬勃发展的酒店业也为东莞商务会展、度假休闲提供了一个基础。东莞酒店业已经成为东莞旅游的一张名片。
而旅游观光巴士的经营,一些城市经营惨淡,很多甚至不得不停了,而东莞现在的旅游巴士非常红火,甚至有两个公司争夺经营权。
究其原因,是因为东莞的旅游观光巴士适应了东莞的实际情况,东莞几百万外来工的散客,给东莞旅游巴士经营提供了充足的客源。
更新旅游观念 突破资源瓶颈
有人的流动,就有旅游,这是我对旅游的定义。时至今日,现代旅游概念已经泛化,并非只有名山大川才能当作旅游资源,城市也可以。
记者:没有名山大川、缺乏古刹名楼,旅游资源一贯薄弱的东莞,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是否名副其实?
李善奴:这是长期以来困扰东莞旅游发展一个很大瓶颈,因此重新认识旅游概念、理清现代的旅游概念尤其必要。
我们知道,中国人传统的旅游观念就是游山玩水,因此一直以来,人们都只将名山大川、古刹名楼等当作旅游资源,认为只有这些才能成为景点开发;将旅客定义为跟旅行社的团队、团体游客,长期忽视散客地位。正因为对旅游、旅游资源认识的局限,以前东莞的旅游不能发展,就是观念在作怪,使东莞旅游发展长期陷入这个怪圈。创建旅游城市,从根本上讲就是改变了人们关于旅游的观念。
我认为,所谓的旅游,就是人和社会、人与自然的交流、活动,有人的流动,就有旅游,这是我对旅游的定义。因为时至今日,现代旅游概念已经泛化,思路决定出路,观念的变化会带来东莞旅游发展思路的新定位。
根据东莞城市化的进程,东莞确定了商务会展、度假休闲、购物娱乐三个旅游定位,去年仅一年东莞就有705万过夜客人,差不多是澳门的两倍。
不足之处
交通环境、国际化意识、城市人文关怀欠缺
记者:尽管东莞已经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但东莞仍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呢?
李善奴:一方面,东莞的自然旅游资源薄弱是事实,在经历了民营资本注入酒店业的高速发展期后,旅游局将研究怎样吸引民营资金向旅游景点投入,像现在已经出现的私人博物馆,政府正在研究用优惠条件对民营资本投资旅游进行鼓励,希望三五年后,城市的休闲设施、景点开发会有个飞跃。
而交通环境整体上还是堪忧,急需加强,主要是城市交通坐标不清晰、交通标志不清楚。我自己以前去广州从来不怕迷路,但在东莞驾车就经常迷路,这就是因为城市坐标不明晰、缺乏导向性的道路主动脉的原因。
此外,东莞旅游设施的国际化意识有待加强,有些五星级酒店挂个标语都没有英文,许多标志性建筑也都没有中英文对照,细处见大;同时,城市人文关怀欠缺,设施的配套还不到位,许多景点景色美丽,但方圆几公里内竟然没有一个厕所,这样的城市建设是个过程,有待加强。
更重要的是,正如文化要积累,城市也需要沉淀,东莞的城市建设是惊人的,但不到20年的发展,东莞的城市沉淀仍远远不足,这更是一个需要长期奋斗的过程。
未来之路
走本地居民生活质量与吸引外地游客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记者:未来东莞旅游将怎样走呢?
李善奴:其实,拿了这个牌子,对我而言只有感觉到压力更大。
尽管东莞旅游从此有了一个坚实的平台,但要使之长盛则更难。东莞“创优”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创优”只是一个过程,不是最终目的。
对一个城市,旅游景点、资源的开发,既要吸引外地游客,更要满足本地居民的需求,否则每个东莞人都会问我,东莞旅游创优给东莞带来了什么。
因此,我觉得,创优更应为本地居民创造一个适应居住、生活的城市氛围,不能吸引本地人,更谈何吸引外地游客?只有在市民对这个城市觉得自豪、觉得骄傲的时候,才是旅游创优成功的时候,这就是提高本地居民生活质量与吸引外地游客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